杨焕正
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教学的整体性、有效性和人文性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为此,“高质轻负”成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从枯燥走向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新课程呼唤有趣的数学,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枯燥的机械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羊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羊接到小猪打来的电话,邀请小羊到它家玩,小猪说:“它家的门牌号是98号。”可小羊到了小猪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羊找到小猪家吗?这样,通过设计一些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原有枯燥、乏味的计算题融合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运算的技能和学习的兴趣。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放主要表现在解题策略多样,问题答案不唯一等方面。开放性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 、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和求“活”的训练,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面包2元、矿泉水3元、蛋糕4元、饮料5元。小东有15元:(1)都买面包,最多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2)都买蛋糕,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3)还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从书面走向实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完“统计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完成的实践性作业: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才能有效预防近视。但在我们学校各个年级都有其中一部分同学近视,请你对各年级的学生视力进行调查,了解近视的人数,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对出现这科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这种实践作业中,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从统一走向分层,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各种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在完成“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后,我为不同层次发展的学生设计了三道层次性作业,并以星级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勇于挑战。(1)三星级作业(面向学困生):学校圆形花坛半径为3米,求它的面积。(2)四星级作业(面向中等生):已知公园里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求它的面积。(3)五星级作业(面向优等生):有一头牛被主人用长6米的绳子栓在一个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中心的木桩上,这个长方形院子的长是12米,宽是9米,请问这头牛能吃光所有青草吗?为什么?它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青草呢?这样的分层作业既可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可以激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充分 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大胆改革和创新,走“高质轻负”之路。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