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兰香
小学阶段几何图形的教学,是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逐步深入安排的,而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对小学生来说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它又不像长度一样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得到结果,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这就需要加强直观演示、具体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帮助学生实现这一飞跃,完成面积概念的意义建构,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探究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通过感触了解面积的定义
“面积”这一知识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通过比较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在学习面积单位的大小时,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有了实际认识之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和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辨析,并分别用1厘米、1平方厘米去测量作业本的长和面积,用1分米、1平方分米去测量课桌面的长与面积,用1米、1平方米去测量教室里黑板的长与面积。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和相应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相关概念的精确分化,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面积单位上有“平方”。进一步,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之后,还要再次安排面积与周长计算的对比。学生收获的不仅是面积与周长的概念更为清晰,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即从“形”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通过猜测锻炼面积的估算
教材中提供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方法容易被教师忽视,恰恰是这些细节影响学生最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并不像教材上那样有规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可见估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估计的方法更有价值,更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生活中书本封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教室的大小、操场的大小等,通过提前猜测与实际测量的比较,都可加强学生感受面积的具体存在感,并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联系生活加强对面积的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五、加强画图训练,形成面積表象
看到题目能及时在头脑中形成图形的表象,对解决问题可提供莫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图形的形状,我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学生的画图训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形成应用意识。画图训练需要加强对线段、直角、平行、垂直、各种图形的特征等概念知识方面的进一步掌握,这也更有利于面积知识的教学。
总之,小学阶段的面积教学结论比较容易发现,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是一个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我们只要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重构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应用意识。让我们的数学几何知识课堂以点、线、面为基础,为学生构建出更加广阔的几何图形世界。
参考文献:
刘宗青.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几何图形面积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1(0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