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琴
宣传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是科普童话的教学目的之一。但是科普童话是用童话的方式来告诉孩子科普知识的,这让理性的知识有了些温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语言简洁却活泼,情节简单却氤氲着温暖的情感,作为一篇教材,我们教语文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课文里写的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让孩子认识到:科学,也可以用温暖的方式来表达。
一、从“找”入手 整体把握
我们什么时候会用上“找”?(东西丢了)从哪里看出小松鼠不知道花生长在地里?
1.“这是什么呢?”
2.花生果被谁摘走了呢?
(发现规律:长在枝上的,才叫摘。小松鼠以为花生果长在树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课始就紧扣课题“找”字展开,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明确“找”“摘”的用法。
3.花生可好看了,究竟长什么样呢?想象。
设计意图:老师“故弄玄虚”旨在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能把读的内容想出画面来,把想的画面读出来,将读书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扣住“找”字,体会情感变化
1.小松鼠是怎樣找花生的呢?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想象说话:每天到花生地里都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说话,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松鼠对花生结果充满了期待,也体会到“每天”的意思。
2.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又是什么心情?
3.“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了?”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
4.知道花生果在泥土里,想象小松鼠什么心情,会说些什么,演一演。
设计意图: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想象表演,在表演故事中实践语言,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语言实践。
5.将课文改成快板:
小松鼠,树上蹦,花落光,也未见,
一天来到花生地,真有点失望,
绿叶黄花真美丽,更有点奇怪。
看了新奇又高兴,蚯蚓来揭秘。
为啥?哈哈,
可以留着冬天吃,真让人惊喜。
等呀等,盼呀盼,藏在泥土里!
真是着急啊!
师:发现老师是怎样编出快板来的?(按照小松鼠的心情变化来编的)
设计意图:在“找”的教学过程中已暗含了小松鼠的心情变化,但通过快板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快板呈现的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兴趣十足,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更有利于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举多得。
三、聚焦表达方式——童话
1.课文直接告诉我们小朋友花生果在泥土里不就得了,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来告诉我们?
2.为什么选择小松鼠不知道花生果长在泥土里?又为什么选择小蚯蚓作为揭秘者?
设计意图:科普童话,让知识有了温度。作为一篇教材,只让学生读读,然后知道花生果是长在泥土里的,未免有些浅薄。在课改的今天,关注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同样重要。也让孩子认识到:童话是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愉悦、给我们启发。科学知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
四、保存趣味 拓展延伸
1.找一个类似的科普童话读一读,如《小鸡吃石子》。
2.和父母一块儿讨论,口头编一个小童话,告诉大家一个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学语文,最终要用语文去说去写,这个练习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入一个更宽广的空间。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