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第一学段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所以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学生年龄小,要记住这么多汉字,主要靠机械记忆和重复记忆来掌握非常困难,因此,老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老师的指挥棒动起来,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识字时让学生动起来
初学课文时生字就藏在课文句子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他们从课文中圈出来,通过去圈,让学生对生字的形形成初步记忆,学生用心找,老师别给提示,学生用心体验这一过程,加深对生字的音、形的印象,圈出生字后动手把音节再写在课后生字表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字音的印象,又巩固复习了拼音,可谓一举多得。
二、探索识字中让学生动起来
我在这一环节安排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多动口,重复记忆生字。老师范读字音后,学生有节奏地念三遍,变枯燥的教读为有节奏的诵读。学生自由认读,根据识字的数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记忆识字,比比谁记得最多、谁记得最快。抽查后选出本节课的记忆大王,这一环节主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记字的音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会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经历这一过程后,学生对字的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当“小医生”去听诊同桌读错了没有,同桌互动,左边的读,右边的听,然后交换角色,老师作信息反馈时,谁当了医生,给他治了什么病,教师就能及时正音。
三、巩固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1.学习生字时用“动作表演”巩固识字
比如,学习“笑”时让学生做微笑、哈哈大笑、苦笑等表情;学“摆、拍、挂”等字时让学生边读变做动作表演来记住字的音、形、义,让学生在趣中学,从而在无意中组织教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2.动口动脑编顺口溜、谜语识字
学生在初步认识生字后,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变分析字形于趣中,比如,学习“拿”时让学生念“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学习“卡”字时让学生念“上不上,下不下”;学习“面”字时让学生念“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架梯子搭在中央”;学习“金”字时让学生念“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学“美”字时让学生念“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这种识字方法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充分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效果。让学生据字形特点编字谜,如,“禾火二人对面坐”是“秋”,“十三点”是“汁”,“八十八”是“米”,“一头牛”是“生”,“要一半扔一半”是“奶”,等等,学生在猜和编谜语中活跃思维,无形中巩固了字的音、形、义。
3.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巩固识字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任何新意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兴奋,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经过阅读和识字这一过程后学生的注意力就没刚开始上课时集中,在巩固识字时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会读的站起来连续读两遍后马上坐下,不会读的坐着跟读两遍,这样将学生的好动用到学习中来,也缓解了学生久坐的疲劳,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动中及时了解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4.让学生在写字中動起来识字
学生每一天都有写字练习,在练习中不要用枯燥的分析讲解来教学生写字,教师作好示范写字,然后让学生跟着念笔画名称,右手食指跟着书空,然后让学生独立书空一遍,在用笔练习写后对照黑板或书上的范字比较自己写的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长短,强调写字时不光是按笔画写出,还要注意到每个部件的安排,再思考怎样写字才漂亮,教师巡视时及时指导和评价,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写倒插笔,准确记忆字形。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强烈的求知欲,识字效率才会更高。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