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得录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只要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对学习数学的欲望就高,思维活动就积极有效,学习数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以爱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点拨、指导的教学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快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探索性的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主动通过交流、展示、讨论活动来解决问题,从而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取新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一个学生因受到某位教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恐惧感,那么他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如果教师始终以学生的闪光点为契机进行鼓励、肯定,少一分自责、批评,那么他们会喜欢这位教师,从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教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为探索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堂,让学习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该联系生活实际,避免剥离实际的单一的学习。教学中不仅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结合生活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有意义,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
三、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抽象的数学知识故事化、情境化,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他们就会在快乐、轻松中获取新知。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学校举行唱歌比赛,我们班有4名男生和5名女生参加了独唱比赛,在水平都比较接近时,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出示了男生和女生每人的成绩得分。然后由学生判断是男生唱得好,还是女生唱得好。学生根据这个故事进行了探索,想出来很多方法:有的移动条形统计图的涂色方块,有的动笔计算,最后认为最好的方法应当是:现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唱歌的总分,然后分别除以男、女生人数,求出平均数。这种方法最有说服力。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表示男女生比赛情况的必要性。新知识的数学在故事中展开,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上应根据授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情境,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