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怀兰 吴忠印 高艳军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
魏怀兰 吴忠印 高艳军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20 mg/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 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ES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变化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卒中后抑郁;帕罗西汀;心理干预;效果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继发于脑卒中之后的情绪低落、自责、食欲减退和活动减少等心理障碍, 研究报道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67.4%[1]。帕罗西汀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常用药物, 能够明显缓解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 改善生活质量[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干预治疗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越来越多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院近年来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根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及MRI确诊为脑卒中, 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②临床类型为完全性卒中; ③继发于脑梗死而出现的抑郁症,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4];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评分≥17分。排除标准:①昏迷患者;②血管性痴呆患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年龄65~78岁, 平均年龄(68.7±4.6)岁。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年龄66~80岁, 平均年龄(69.3±3.9)岁。两组间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 包括神经保护、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 口服20 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 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进行, 2次/周, 内容包括支持性、解释性和认知治疗。总疗程均为8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ES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变化以及临床效果。
1.3 临床效果评价 根据HAMD评分减分率来评定抑郁症状, 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基本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为51%~75%;好转:减分率为25%~50%;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 VS 73.8%, χ2=5.762, P=0.032)。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变化比较( x-±s, 分)
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研究显示卒中后抑郁与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脑梗死次数、病灶部位、心理社会因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因素有关, 而和性别和病程无关[5]。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目前主要脑卒中引起大脑对于参与情感活动的神经递质调控作用减弱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TH)之间的平衡失调, 从而引起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6]。
帕罗西汀是一种神经系统5-羟色胺(5-TH)再摄取抑制剂, 具有高度选择性, 通过抑制突触间隙对5-TH的再摄取使5-TH在突触间隙内积聚, 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传递来治疗卒中后抑郁。相对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 帕罗西汀具有更小的副作用和较好的耐受性。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帕罗西汀可以改善抑郁大鼠的记忆损害, 促进海马区域功能恢复[7]。近年来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推广,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干预对于疾病的影响, 并开始将心理干预治疗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来。心理干预强调疾病的可治性和可逆性,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心理, 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疾病的恢复。本研究对于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帕罗西汀的治疗上加入心理干预, 结果发现患者病情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提高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向伟, 陆光华, 丁宇杰, 等.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学, 2011, 11(5):443-445.
[2] 丁娜.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5):54-55.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0, 43(2):146-153.
[4] 赵峥, 潘苗, 张三强, 等.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片治疗卒中后抑郁40例.中医研究, 2013, 26(7):22-24.
[5] 陈伟河, 熊秀莲, 黄丽丹, 等.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分析.广东医学, 2009, 30(4):575-577.
[6] 戴颖仪, 曹裕民, 刘新通, 等.首发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广东医学, 2012, 33(21):3305-3307.
[7] 郑晖, 马光瑜, 付晓春.帕罗四汀对抑郁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ERK2CREB通路的效应.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16):1234-123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36
2014-11-18]
454410 河南省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