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桥镇:打造江南新城和美风景线

2015-06-01 05:38张勇军
重庆行政 2015年2期
关键词:长生文明发展

□张勇军

长生桥镇:打造江南新城和美风景线

□张勇军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对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授牌表彰。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镇,成为重庆主城区获得该项殊荣的代表。荣膺全国文明镇既是对长生桥镇城乡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嘉奖,更是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三年来,长生桥镇紧扣“和美长生”的创建主题,既抓转型发展的“硬指标”过硬,更抓碧水青山的“软实力”提升,在倡导人和、家和、事和“三和”聚力,构建美景、美居、美食“三美”靓景的路上,三年冲刺终圆梦。

一、抓好五大建设,创建全国文明镇

(一)生态建设:守住发展的“红线”

长生桥镇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对流经镇域内的南岸区唯一一条次级河流苦溪河3公里长生桥段采取“截污清源、污水截流、养殖场取缔、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和生态景观修复措施,使得苦溪河逐步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近期,长生桥镇正在进行河岸占地面积50.5亩的滨河公园提档升级,优化照明、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还融入了假山石壁、石书等一批法制景点小品,真正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另一方面,一批高低错落有序、进退有度的小高层“别墅群”在长生桥镇茶园村祠堂坡社建成。这批“白墙灰瓦、穿斗廊柱、青砖勾缝”的巴渝新居不仅通过小集中,大分散的形式保留了原有的乡村生态和乡村肌理,还建有便民商业网点、医务室、垃圾收运站、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同样,正在完善绿化及道路工程的54栋108户凉风村农民新村也即将投用。长生桥镇近三年还完成了300余户D级危旧房的改建,在全镇营造了一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环境。

(二)经济建设:增强发展的“后劲”

长生桥镇地处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连接处,拥有江南新城腹地的区位优势和广福山、南山“城市肺叶”、“绿色屏障”、“生态高地”的丰富自然生态资源。近年来,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全镇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着生产保障、生态建设、休闲旅游、体验观光、文化教育、示范辐射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在加速转型融合的过程中,长生桥镇既注重推进区域内的道路、饮水、电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硬件基础。更突出区域特色,在广福山片区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农业,在南山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对接,建立农民疏菜专业合作社的载体,打造1000亩蔬菜基地,在凉风片区着力推动特色精品花木产业规模化,在茶园村重点发展腊梅特色经济。通过错位发展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政治建设:夯实发展的“根基”

长生桥镇在加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坚持问计于民、畅通群众诉求、夯实发展“根基”。通过指导全镇12个村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强化了“事前民主决策、事中民主监督、事后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流程,还特别对《农村财务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引导群众参与村级财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集体财大家理、集体事大家办。在社区针对群众反映迫切的小区环境改造、车辆乱停乱放、邻里矛盾纠纷等“家长里短”,引导群众先分流成“大事、小事、私事”,再分类开展民主议事。

(四)文化建设:强化发展的“氛围”

一是做大文化“选单”,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市级一等综合文化站,新购4000余册与群众生活相关的养生、理财、创业类图书,充实了7个社区标准化图书馆配备,加强了基层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二是创新培训“点单”,借助开展重庆市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试点的契机,针对群众通过网络、微信、短信等形式“点菜式”预约需求较大的摄影技术培训、舞蹈编排、文化知识讲座等内容,镇文化物联网服务终端个性定制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三是优化服务“送单”,积极调动130余名热心文化工作且有一定技能的业余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参与群众文化服务,进村(社区)举办群众性的民俗文化展演、广场舞、院坝文艺、社区文艺、社区邻里节等系列文化活动35次,培育形成了秧歌舞、欢乐鼓、民乐、锣鼓等5支特色民俗文艺队伍,整合提档了莲箫、彩船等2支品牌文艺队伍,优化了公共文化服务效果和质量。

(五)社会建设:系牢发展的“纽带”

长生桥镇集中开展“赞礼让——马上留步”、“赞承诺——诚信经营”、“赞参与——清除垃圾”、“赞关爱——志愿服务”的“文明长生我点赞”四赞系列活动。还通过入户宣传、赶场宣传、文艺演出等创建主题活动,吸引了群众主动参与、共创共建。在“四赞”的带动下,市容市貌不断提升,交通秩序得以改善。特别是通过开展“马上留步”的文明劝导活动,居民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日益减少。“四赞”活动也带动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社工志愿服务队伍和特色品牌。其中,全镇志愿者注册量突破7000人。在民悦社工组织专业服务的带动下,本土社工也开展了“民星访谈”、“环保雷锋行”、“畅享周末”等义工志愿者活动,普遍形成了“助人自助”理念。通过社工服务的载体,群众参与度、社区凝聚力大幅增强,取得了“1+1>2”的成效。

二、积极探索,发现问题

(一)如何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发展的过程中,长生桥镇面临一是如何用好“生态”这张珍贵而脆弱的“瓷”名片。二是如何让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如何寻求文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随着长生桥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镇范围内大量农村土地完成征地拆迁,农转非居民被集中安置居住,镇域内形成多个新兴城市社区。这些征地农转非居民很多心态失衡,存在不满情绪和从众心理,不愿承担城市生活中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出现大量侵占公共绿化、拒缴物管费、拖欠水电费等行为,经常发生围堵镇政府、到各级上访的情况,这些成为文明创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三、拓展思路,打造未来

(一)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各有“乡村味道”

一是在农民新村的建设中,建议要充分考虑农民意愿、民风民俗、产业定位等因素,不搞失去传统村落人文味道的特殊魅力。比如,长生桥镇茶园村的巴渝新居就通过“腾龙换鸟”的宅基地置换模式集中兴建,体现了村民在内部功能上要求的适用、方便、舒适、整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参与农民新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农民建”为“农民要建”。又比如在D级危旧房改建中,长生桥镇重点支持改、拆农村危旧房要与青山、绿水、竹林有机融合,达到整体带动、成片出彩的效果。

二是建议各村发展要坚持错位发展,不搞“千村一面”。比如长生桥镇在广福山片区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农业,在南山村打造蔬菜基地,在凉风片区着力推动特色精品花木产业规模化,在茶园村重点发展腊梅特色经济。只有使每个区域培育具有各自特色的优势项目,发挥比较优势,才能使全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链更加完备。

(二)启动试点“131”院落自治,探索居民自治服务管理方式

2013年,长生桥镇启动试点“131”院落自治模式,先后在桃花桥社区锦绣丹阳小区和移民小区创新探索居民自治服务管理方式,将名声在外的“信访大院”变成了邻里羡慕的“和谐家园”,激发了周边老旧散小区居民自治意愿,至今已有2、3个小区主动申请开展院落改造及自治,群众主动参与度、满意度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具体做法是:“1”:在小区成立1个党支部,以党员为骨干,自发组建邻里互助、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小组,为居民提供清扫保洁、水电维修等无偿或低偿服务。“3”:采取一户一票、公开推选办法,组成业委会、院落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自发组建守楼护院等便民服务队,通过“四会三公开”,成功解决房产证办理难、“一户一水表”、“房价补差”等难点问题。“1”:成立物业管理服务站,通过“政府出一点、企业让一点、居民承担一点”,建成小区物业配套设施。

通过“131”院落自治探索,建议:一是文明发展必须抓住“人”这个根本。比如长生桥镇的农转非安置小区相对来说仍是一个“熟人社会”,就要充分发动老村干、老党员作用,寻找热心群众开展自治,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让群众工作群众做。二是文明发展必须抓住“钱”这个难点。借助小区环境整治,清理、腾挪、规范一批功能用房、停车位等,增加造血功能,实现以院养院。三是文明发展抓住“责”这个关键。明晰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院落议事会、业委会、监委会及物业服务站的职能职责,做到制度完善、程序规范,将小区费用收支情况公开透明,让每家每户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账”。

作者: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镇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长生文明发展
请文明演绎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漫说文明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Application of real space Kerker method in simulating gate-all-around nanowire transistors with realistic discrete dopants∗
对不文明说“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的长生天 我的厚土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