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英霞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蛙》的人名隐喻
——以“万心”和“万足”为例
隋英霞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莫言小说《蛙》别出心裁,以身体部位或人体器官命名大部分人物。按照概念隐喻理论,对主要人物姓名“万心”和“万足”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万心”喻指人物承载万千种心思与心事,借此展示新中国六十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万足”喻指人物满足私欲、万事俱足的一生,从而刻画出一位自私、懦弱、实际、虚伪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运用人名隐喻描绘人物性格特质、暗示人物命运、塑造人物形象,并寄托作者情感、构建小说主题。隐喻认知机制在人物命名上、在构思小说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名隐喻;万心;万足
莫言长篇小说《蛙》大部分人物名字取自身体部位或人体器官,小说开篇描述了高密东北乡独特而古老的风气:“大约是那种以为‘贱名者长生’的心理使然,亦或是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一块肉的心理演变。”[1]5中国人确有“应象法”取名,即根据婴儿出生时的相貌、体型等显著生理特征取名[2]69。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聃”即为“耳长且大”。再如两周时有人姓名为 “黑肩”“黑肱”“己齿”“左髭”等,如今在乡村这种取名方法在小名或者别名中仍然存在[2]69。《蛙》描绘的这种起名风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与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授奖词无不吻合: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巧妙融合为一体。
更重要的是,取名方法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创作艺术。“塑造人物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一种是给人物命名,每一种‘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富于个性,有的给人物起绰号,有的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命名,有的根据外貌或生理特点等命名。”[3]338小说独创的取名方法,不只是简单呈现人物相貌体征,别无其他用意。从认知语义学概念隐喻理论角度,可见其丰富而深刻的隐喻内涵。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之一,对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是联系不同事物或范畴的重要手段[4]5。隐喻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目标域通过始源域来理解[5]67-72。小说人名是特殊的词语,是作者在进行小说创作过程专门设计的词语,不仅仅体现其称谓功能,而且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以及体现小说主题的重要手段。肖家燕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将这一特殊手段称为“人名隐喻”,即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喻说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作品主题等抽象概念,从而形成了概念隐喻:人名是人物,人名是主题[6]85。概念隐喻机制帮助实现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构建等文学体裁所特有的功能。
现代中国人名包括“姓”和“名”。作为百家姓之一,“万”姓本身不具备隐喻含义,然而在小说这种虚构文本中却无不可能。“万”字极言其多,如“万山千水”“日理万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千朵万朵压枝低”等。莫言赋予“万”姓“多”意,由于万心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万心是小说核心人物,小说的主线围绕万心展开。
受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心”在中国文化里被概念化为人体的中心器官和进行认知活动的场所[7]36。汉语中有“中心”“核心”,指事物最中央部分。由此“万心”喻指其作为小说中心、核心人物的独特地位。更重要的是,“心”概念化为人体进行认知活动的场所,在汉语中存在概念隐喻“心是人体的主宰”,因此“心”喻指为个人自我存在的场所、为思考、推理、道德判断的场所,也是人们的情感、感觉和欲望的场所[7]。按照不同历史时代背景,将万心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分析万心的经历、命运和性格特点,并根据现代汉语中“心”的概念隐喻分析,探讨姓名“万心”的隐喻意义。然后将“万心”与“杨心”对比,揭示人名隐喻在构建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
(一)医者父母心
1953年到1965年为万心生命初始阶段,也是事业蒸蒸日上时期。常言“医者父母心”,夸张地要求医生具备父母对待子女般的爱心。作为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万心正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的拳拳之心。这样的心态实际贯穿万心生命每个阶段,而这种隐喻意义尤在第一阶段最为明显。1953年万心17岁,接受了现代医学训练,掌握了科学接生方法,成为乡里专职接生员。她妙手仁心,艺高人胆大,对不懂科学、封建迷信、残害产妇生命的“老娘婆”嫉恶如仇,并与之坚决斗争,具有珍视生命的强烈人文主义情怀。而万心痛恨所有老娘婆也让人管窥万心性格偏激的一面。
科学的接生方法深得人心,万心的事业迅速打开局面,成为闻名高密东北乡的产科医生,被神化为“活菩萨”“送子娘娘”。孟子有语云:“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8]184孟子的话正反映了这个阶段的万心:心存仁心、爱心,再加上黄金般璀璨纯洁的革命出身,万心受到高密东北乡百姓的爱戴与尊敬。此时历史背景是国家鼓励生育,为国家建设增加人口力量。国家政策与人民生育愿望吻合,万心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时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飞行员男友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婚恋以失败告终。个中缘由极其荒谬:王小倜迷恋上国民党电台一位声音娇媚、外号“夜空玫瑰”的女播音员,嫌弃万心太革命、太正派,在日记中称其“红色木头”。婚恋失败沉重打击万心,她完全投身于如火如荼的计划生育工作,直到退休才结婚。在这段爱情悲剧中“心”可喻指为“伤心”,文中有语为证:“我的父亲为难地说,还是别去了,她也是奔七十岁的人了。这辈子不容易,那些陈年往事,抖搂起来伤心。”[1]41
王小倜日记从侧面展示万心“一片红心、太革命、太正派”的特点。虽然这本日记让万心免受革命叛徒牵连,却从此令其纯洁无暇的政治背景染上污垢;为了洗清这点污垢,万心割腕自杀前写下遗书“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万心极端偏执、一片红心、忠心效忠党和国家的性格初露端倪,这为其生命第二阶段发生重大转折埋下伏笔。
(二)一颗红心,忠心耿耿
从1965年底至1999年为万心生命第二阶段,也是其生命历程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从1965年底开始,中国人口急剧增长,新中国掀起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万心是公社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她一边为妇女接生,一边执行国家政策:为已婚的男人结扎,为超生怀孕的妇女流产。此时她在群众中的威信已开始下降,因为她由“送子娘娘”蜕变成计划生育政策冷酷而坚定的执行者。
在中国乡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可谓“行行重行行”,因为农民重男轻女观念严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落实国家政策,万心操碎心,她说,“……谁愿意生谁就敞开屁股生吧,生他二十亿,三十亿,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操这些心干什么?姑姑这辈子,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太革命了,太忠心了,太认真了。”[1]122-123高密东北乡人民完全不理解国家政策,对于万心的良苦用心不为动容。万心与群众反目成仇、甚至六亲不认,仍然忠贞不渝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姑姑尽管受过一些委屈,但一颗红心,永不变色,姑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1]87万心对党对国家的忠心、对工作的热心、责任心占主导地位,甚至走火入魔变成“黑心”,以致“愚忠”。为逼迫偷生怀孕妇女流产,万心手段极端偏激,致使三桩命案发生:张拳妻子、王仁美死亡,王胆早产而亡。万心被痛斥为凶狠残暴的“活阎王”“魔鬼”:“你这个黑了心肝,没了人味的魔。”[1]127“责任心强到了这种程度,你说她还是个人吗?成了神了,成了魔了。”[1]150
万心与群众之间的尖锐冲突反映了国家政策与作为基本人权的生育权之间的激烈矛盾。然而万心不是十恶不赦的杀人魔头,心中依然充满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怜爱。为拯救张拳妻子和王仁美,万心为其输血;王胆早产,万心为其接生,当孩子父亲陈鼻哀叹又生了一个女孩时,万心大骂其“畜生”,并在陈鼻对初生女儿不管不顾的情况下,和小狮子共同抚养婴儿。
(三)良心不安,赎罪难成
万心生命第三阶段为退休后21世纪初期。这一时期里,她对自己戕害胎儿的经历心怀愧疚、满心忏悔,这也是万心本性善良,一颗仁心使然,而肖上唇、肖下唇、袁腮之流丧尽天良、做尽坏事却从未反思忏悔。万心晚年退休后,遭受如梦似幻般的青蛙复仇,这一幕不过是万心忏悔之心太盛的幻景。后与郝大手结婚,共同制作泥娃娃、供奉泥娃娃,代替她曾经流掉的胎儿,借此忏悔赎罪,并抹平创伤和记忆。她幻想他们已投胎于人间,重新获得生命,以此希望实现灵魂救赎。但小说没有以这种虚幻想象为万心安排结局。
21世纪,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几乎名存实亡,小说淋漓尽致地描述其时代荒诞性,“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不能生的找代孕”[1]228。万心晚年昏聩,愧疚忏悔之心太盛,神志不清,精神恍惚,以至几乎丧失理性。她固执认为应当送还万足一个孩子,因此糊涂地充当袁腮代孕公司帮凶,默许小狮子安排的“陈眉代孕”事件,亲自为陈眉接生,参与到夺子大战中,完全忽视陈眉作为母亲应有的权利。只是在戏剧中最后清醒时刻,万心理性回归,认为愧对陈眉而投缳自尽,而自杀未遂象征赎罪失败。
(四)万心杨心,两颗红心
如同《西游记》里有两个悟空,《水浒传》里有两个李逵,《红楼梦》里有两个宝玉,小说《蛙》也有两个“心”——“万心杨心,两颗红心”。二人同负责计划生育工作:杨心为高官女儿,正师职,是万足单位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细皮嫩肉,优哉游哉”;而万心为革命烈士后代,负责乡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上窜下跳,血一把泪一把”。[1]153从这个角度看来,杨心过得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杨心”完全可以谐音为“养心”,而谐音也一种隐喻,被称为语音隐喻[9]433。名字同为“心”,二人人生经历、性格、命运完全不同。在小说中仅出场一次的杨心与万心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万心作为小说核心人物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计划生育政策从长远来看,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与必要性,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无奈之举,必然与作为人基本权利的生育权发生矛盾。而矛盾的承载体就落到基层妇科医生“万心”而不是高层干部“杨心”身上。通过二人对照,计划生育中所谓的残害生命的“罪孽”不应由万心一人承担。万心传奇而复杂的一生,体现了小人物承担历史重任的偶然性,折射出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生育史。
根据上文分析,“万心”一方面喻指在小说中核心人物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隐喻为承载万千种心思与心事,包括对人民的爱心、对生命的怜爱之心、对党和国家的忠心、对工作的热心和责任心,因工作“走火入魔”的黑心,以及对引流超生胎儿、夺走陈眉之子的愧疚和忏悔之心。“万心”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在主人公身上寄托的深厚情感。
表1 “万心”的隐喻意义
万足为小说中第二重要人物。小说中除了以万心故事为主线外,还存在一条辅线,即小说主要人物万足的故事。再者,万心万足姑侄二人间的故事构成小说主要情节。况且,作为小说故事讲述者、书信体作者、九幕话剧作者的万足在小说中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正是万足的重要地位,莫言赋予“万”姓以“多”之意。而且,“足”字饱含隐喻意义,喻指其特长、职业、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
(一)“万足”与“王脚”
小说中除“万足”之外,还有“王脚”。作者为什么分别以“足”和“脚”为二人取名?在现代汉语中,踝骨以下部分的人体行动器官皆可称为“足”或“脚”。但是二者又不同。足还可以指人体下肢的总称,如《说文》:“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10]113这种解释也符合现代汉语中足是下肢的总称。万足出生时先伸出一条腿,姑姑起名为“万足”。“先出腿,讨债鬼”,乡下视为凶兆,但是奶奶试图化凶为吉,称其长大要“为当官的听差跑腿”。万足腿长脚大,长跑为长项,却未以此为职业,真应了奶奶戏言,先当了一名军官,晚年成为知名剧作家。“万足”喻指其知识分子身份(为当官的听差跑腿),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的复杂态度也寓于故事情节中。
王脚身强力壮,是村里的车把式,赶马车的好手。作者以“脚”为之命名,可能是因为旧时与体力搬运有关的工作被称为脚夫、拉脚等,以脚代指脚夫、拉脚等体力劳动者,而车把式也是体力劳动者的一种,这是一种转喻的认知模式。再者,因为脚是人体最下部的器官,所以可以喻为残渣,如下脚料、茶脚、酒脚,这也正是“脚”字贬义的认知隐喻来源。而作者对王脚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刻画正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贬斥态度。王脚被迫结男扎之后,经常装病到医院闹事,败坏姑姑名誉,索要营养费。据此,“足”和“脚”在二人各自的姓名中隐喻了不同的职业和身份地位,寄托了作者情感。
(二)满足私欲,万事俱足
“万足”姓名喻指万足终其一生极力满足个人欲望,终于达到万事俱足的人生目标。首先“万”字喻为“多”;再者,“足”在汉语中有“满足”“十足”“满意”意思,这是“足”映射到程度域的隐喻用法[11]2。这是从字面意义分析,以下从万足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分析其姓名的隐喻意义。
首先,万足终其一生致力于满足一己欲望,主要体现在三件大事上:逼迫妻子打掉二胎,与小狮子结婚以及接受陈眉代孕。为了个人前程,万足逼迫第一任妻子王仁美流产,因失血过多身亡。在此过程中万足充当了姑姑计划生育政策的“帮凶”。万足是军人,如果生了二胎,要丢到铁饭碗,会被打回原籍、回老家种地。为了保全公职,为了提干,万足不顾妻子怀孕月份大、流产危险,听从万心和组织上的安排,劝服妻子王仁美打胎。而对于王仁美的死,万足虽伤心,却没有像同样失去妻子的张拳和陈鼻一样埋怨、痛恨万心。万足认为中国控制计划生育虽然极端,牺牲了个人利益,却促进了中国自身发展,也为全人类作出贡献;如果没有像万心一样一批忠心耿耿的人,国家各项政策不能落实。这种看法体现了知识分子体恤国家政策的理性,与只求续香火、无视国家政策的农民截然不同,然而万足的理智令人不寒而栗。
王仁美去世后不久,坟头黄土未干,在姑姑极力撮合下,万足与小狮子结婚。尽管万足根本看不上她,尽管明知好友王肝暗恋小狮子十多年,尽管心中仍然存在对王仁美的爱恋与内疚,却因为姑姑劝说小狮子是个好女人,为了有个女人照顾年幼女儿,为了满足个人情欲而与之结婚。
万足晚年事业有成,独缺一子。小狮子思子心切,悄悄做起代孕交易。万足得知后先是不安和愧疚,但是经过李手一番劝告,又经历豹子般男孩的生死围追,再看到代孕公司镶嵌数百张婴儿照片的广告牌,竟然豁然开朗,欣然接受已成事实。“……我听到了一个最神圣的声音的召唤,我感受到了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此相比较,别的爱都是庸俗的、低级的。先生,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受到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我感到我过去的罪恶,终于得到了一次救赎的机会,无论是什么样的前因,无论是什么样的后果,我都要张开双臂,接住这个上天赐给我的赤子!”[1]265万足这番感悟无不是其内心对于繁衍生命、传宗接代的渴望,也是企图通过纯洁的赤子得到灵魂救赎,因为他认为这个儿子就是他为了前程断送了王仁美腹中的儿子。而这番感悟又对他无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样,万足满足姑姑、小狮子和代孕公司的安排,迎接儿子诞生。万足自私自利,完全没有设身处地为受害者陈眉着想,堂而皇之称其精神不正常,成为夺子大战中抢走陈眉孩子的幕后主使。
表2 “万足”的隐喻意义
此三件事上,万足听从万心安排或他人劝告,不考虑当事人的真实想法,满足一己欲望,包括个人升迁欲望、个人情欲和传宗接代的愿望、赎罪的渴望。正是这样,他“万事俱足”,过上理想中的生活:第一任妻子留下一女,又再婚,成为知名剧作家,晚年通过代孕得到儿子金娃。万足在书信中对自己的历史和罪孽也进行忏悔和清算,但是反思忏悔意识没有万心强烈。而戏剧中主谋夺子大战,更凸显万足的冷酷无情,使其赎罪和忏悔显得虚伪而苍白无力,于实际毫无裨益。万足自私、懦弱、实际、虚伪,是一个善于自我安慰和随遇而安的知识分子[12]71。
通过上文分析,可见莫言小说《蛙》,以人体部位或人体器官为人物命名,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名隐喻是小说中的特殊隐喻,人名作为始源域,在整部小说的语境下,映射到目标域:人物性格、形象、职业、命运、小说主题以及作者情感等。隐喻机制在构建小说这种文学文本上起到不可或缺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 冯凌宇.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J].北方论丛,2007(4): 67-70.
[3] 余江涛,张瑞德. 西方文学术语辞典[K]. 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 338.
[4]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5.
[5] LAKOFF G, TURNER M.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in Poetic Metaphor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67-72.
[6]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85.
[7] Yu N. The Chinese Heart in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Culture, Body and the language[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8] 孟子.孟子译注[M].金良年,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84.
[9]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33.
[10] (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113.
[11] 张可,卢卫中. “足”隐喻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1-4.
[12] 管笑笑.发展的悲剧和未完成的救赎——论莫言《蛙》[J].南方文坛,2011(1):70-74.
015年7月第24卷第4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l. 2015Vol.24 No.4
Name Metaphor inFrog:Taking “Wan Xin” and “Wan Zu” as Examples
SUI Ying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China)
The ingenuity of Mo Yan’s novelFrogconsists in the fact that he names most of the characters with human body parts or organs. The article is about to analyze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such main characters’ names as “Wan Xin” and “Wan Zu” in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 “Wan Xin” metaphorically indicates the character carries numerous thoughts and worries in her heart. Thus, China’s birth-control history of over sixty years is displayed. “Wan Zu” implies the character’s whole life, during which he does his utmost to satisfy his personal needs unscrupulously. Meanwhile, a selfish, timid, practical and hypocritical intellectual image is vividly portrayed. Name metaphor is employed in the novel to portray personal traits of the characters, imply their destinies, present characterization, reflect the author’s sentiments and construct the motiv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udy, metaphor is indispensible and irreplaceable in naming characters and in the process of novel design.
name metaphor; Wan Xin; Wan Zu
2014-10-16
隋英霞(1980-),女,山东文登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I206.7
A
1009-2463 (2015)04-0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