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英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615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常见类型,占国内总NHL发病率的40% ~50%[1]。DLBCL是一组具有高异质性的侵袭性疾病。1976年,Mekeley首先采用CHOP方案治疗NHL,该方案一直是DLBCL治疗的一线标准方案[2]。近年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DLBCL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患者的生存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本研究中比较了采用传统CHOP方案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情况,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84例。纳入标准:初治DLBCL患者;年龄≥16岁。排除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被侵犯;严重的心功能异常或心脏疾病病史;其他活动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药物过敏史;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及智力发育不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9~65岁,平均(53.33±10.31)岁。观察组中,男 21 例,女 21 例;年龄 43~68岁,平均(55.34±9.58)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内容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正态分布,经统计未见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例(%),n=42]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CHOP方案治疗,即长春新碱(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326,规格为每支1 mg)1.4 mg/m2,总量不超过 2 mg/m2,第 1 天;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为每支0.2 g)750 mg/m2,第1天;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5,规格为每支10 mg)50 mg/m2,第 1天;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为每片5 mg)100 mg/m2,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前1 d加用利妥昔单抗(Roche Diagnostics GmbH,进口药品注册证字S20120004,规格为 500 mg ∶50 mL)375 mg/m2,缓慢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治疗。若下周期时间已到,但血常规未恢复或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时,可推迟化疗时间。
近期疗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疗效标准评定,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灶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其他病灶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疾病稳定(SD),病灶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持续超过1个月;疾病进展(PD),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CR+PR。远期疗效:以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时间作为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以治疗开始至死亡的时间作为总体生存(OS)时间。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评价其安全性。
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见表2和表3,生存曲线图见图1。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总随访率100%。化疗期间,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相关毒副反应,表现为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降低。对照组和观察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 26.28%和 27.43%,Ⅲ~Ⅳ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03%和 14.41%,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 >0.05)。
表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n=42]
表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例(%),n=42]
图1 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图
DLBCL侵袭性很高[4]。患者的预后评价国际上通常采用IPI评分进行临床风险评价及判断预后,但相同IPI评分的患者预后和疗效可能有很大差距,说明具有相同IPI评分的DLBCL患者存在的潜在高危因素可能被忽视[5]。近年来,对DLBCL分子免疫水平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009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NUMC)淋巴瘤研究组提出DLBCL新分类模型,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两型[6]。CHOP方案作为DLBCL的一线方案已应用超过25年,但疗效有限,尤其对中高危以上DLBCL的疗效欠佳,不同亚型患者接受CHOP治疗的疗效生存率都存在显著差异。CHOP方案对GCB的疗效较好,而对Non-GCB型无确切的疗效[7],提示DLBCL不同亚型可能有着不同的分子特征,Non-GCB可能更具侵袭性,易结外侵犯[8]。
利妥昔单抗是近年来研发的针对CD20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结合并溶解CD20+B细胞,从而阻止自身抗体产生,首先被用于B细胞淋巴瘤治疗。其与B淋巴细胞上CD20抗原结合,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导致B淋巴细胞溶解并抑制增殖,诱导其凋亡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9]。2007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治疗指南己把R-CHOP方案列为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10]。相比较传统单用CHOP方案,R-CHOP方案对于提高患者CR及改善OS方面疗效显著。
与传统方案相比,R-CHOP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CR和PR,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总有效率提高(78.57%比90.47%),表明R-CHOP方案改善患者近期疗效的作用显著。两组患者1年PFS及OS率间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3年PFS及OS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用利妥昔单抗后对改善患者长期生存作用较明确。治疗过程中,R-CHOP总体安全性良好。临床使用利妥昔单抗,尤其是初次用药时仍需警惕,国内外有报道,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时出现过敏反应,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准备必要的抗过敏药物和抢救器材。
综上所述,R-CHOP方案治疗DLBCL过程安全、有效,较传统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但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偏少,资料的偏倚难以避免,同时药物联用的作用机制和长期作用仍有很多值得探讨,需要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0):724 -726.
[2]王彦艳,张晋林,王 椿,等.CTOP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疗效分析——一项前瞻、开放、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10):649 -653.
[3]江文华,解敏君,唐小万,等.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32例[J].中国药业,2013,22(11):87 -88.
[4]罗东兰,刘艳辉,庄恒国,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00例构成比及免疫表型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35-239.
[5]赵 茜,侯 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6):514 -516.
[6]余正平,丁家华,陈宝安,等.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2):830-835.
[7]房佰俊,李 宁,宋永平,等.CHOP序贯DICE方案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5):335 -337.
[8]孙园园,王东芹,金洁萍.免疫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13,35(11):921-924.
[9]张晓艳,李建勇,吴汉新,等.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7):541-544.
[10]Zhou Z,Sehn LH,Rademaker AW,et al.An enhanc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NCCN-IPI)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reated in the rituximab era[J].Blood,2014,123(6):837 - 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