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史婧力
最近,美国华尔街见闻的一则报道称,韩国三大造船巨头集体沦陷,韩国造船业正步入最危险的境地。据悉,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韩国船厂曾凭借油价走高、海上勘探开发活动增长的优势,大量承接高价海工订单。然而,随着大宇造船披露高达20亿美元的海工市场损失,韩国船厂在海工领域的危机也开始显露出来。不久前,三星重工在海工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问题。而且早在去年,现代重工就曾宣布,2014年亏损高达29.3亿美元。曾经高歌猛进的韩国海工装备产业遭遇挑战,是否意味着全球海工产业的美好时代将一去不返?
海工装备市场由盛转衰,始作俑者无疑是呈断崖式跌落的油价。油价低迷,大大降低了石油公司开采海洋油气的热情,开发投资大幅减少。据统计,与2014年相比,今年石油公司支出平均下降了16%,而近年来油价最低谷时期2009年开支为下降10%。油气公司减少开发支出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油气开发活跃程度,导致主流钻井装备市场利用率开始出现下滑,自升式平台利用率已逼近2009年低位。专家表示,当前油价无法有效支撑起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水油气开发。油价维持在60美元/桶上下,仅有约33.4%的项目具有可行性。如此看来,依靠油价攀升复苏海工的希望渺茫,但油价并非衡量未来海工市场的唯一因素,全球经济、中国政策、供给等多个因素也应给予综合考虑。
从石油供应角度看,陆地油田的开采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今需求,且由于出油率偏低、控制区域小于海上单井、综合成本不低于海上开采等短板,导致陆地油田比较优势趋弱,未来海洋开发的潜力不可小觑。
从需求角度看,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美国经济复苏加快,通胀率稳步走高。专家认为,美联储有望9月开始加息,美经济二季度显示出“有意义的”改善,预计三季度美国GDP增幅会改善至3%左右。其次,2015年以来,欧洲经济虽无明显改善,但总体呈缓慢爬坡状态。欧元贬值及欧盟各国采取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复苏。欧盟统计局6月发布的报告称,欧元区19国和欧盟28国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均增长0.4%,同比分别增长1.0%和1.4%。此外,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增速虽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加坡钻井承包商Energy Drilling的CEO Marcus Chow认为,船东、银行、金融、石油公司短期内虽然要承受许多痛苦,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9年,石油价格同样上演过一轮大起大落的行情,一路从140美元腰斩至69美元,最低时曾掉落至40美元。相信经历过上次危机的人们往往能在这次危机中保持镇定,因为他们知道,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不会凭空消失。虽然谈及复苏为时尚早,但他乐观地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持续的严冬,要保证在这场战斗中生存下来,并不是毫无希望可言,未来相信石油需求及良好的中国融资环境会为海工装备提供较好的发展机遇。
油价低迷背景下,钻井平台建造市场走向沉寂,船东投资新造平台的热情也被寻找“靠谱”租约所替代。国际船舶网的消息称,中国船厂方面,正在建造的65座自升式平台目前无一获得租船合同,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平台的交付期将进一步推迟,甚至面临撤单的厄运。伴随2015年海工装备市场投机需求、更新需求的持续萎缩以及油价持续下跌,全球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减少对海工装备的融资力度,某些外资银行甚至对海工市场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下调,海工装备企业的融资难度不断增大,进一步加速了海工市场的下滑。
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为海工制造业破解融资难题带来了希望。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运输融资部总经理李忠元指出,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服务于该战略,不断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高端装备的需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后盾,不断推动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未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积极支持我国提升海洋开发、海上运输、船舶工业的综合实力。首先,持续创新并运用多种融资工具,大力支持船舶、海工制造企业开展高端技术研发和制造,支持航运企业提升船队实力和运营管理水平,支持海洋开发企业提高海洋开发管理综合实力等;其次,支持相关企业实施海内外兼并重组,加强技术合作,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第三,增强中枢纽带作用,向国际知名船东和海工业主等推介我国企业、产品技术和信贷政策,进一步树立我国企业品牌,支持企业“走出去”。
中国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加盟”海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为船东、船厂等借贷人提供了更多生存与发展机会。如得到非营利性政策机构中信保的支持,船东方面,或能够得到信用额度提高、利率及融资手续费降低的利好,确保船东有能力建造新船。船厂方面,或能够降低交付风险,搭建船厂与银行的有效沟通渠道,并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中信保总经理罗熹先生介绍,以中信保的辽宁分支机构为例,海工业务占有率达50%。在建造阶段帮助船厂获得运营资金达60多亿美元。
有希望并不代表马上就能迎接黎明的到来。在弱市中谋求发展,必须跟随市场节奏,制定相应策略。
中船重工714所高级研究员刘健奕先生表示,2014年,中国海工装备订单新接订单总金额为142亿美元,占全球352亿美元的40.3%,市场份额再次位居第一;而低油价背景下,2015年订单数字则少的可怜,根据HIS Petrodata的数据显示,截止5月中旬,今年全球钻井平台新订单仅为4座,包括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和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如此巨大的反差势必造成产业失衡现象发生,潜在风险随之而来:对于一些订单饱和的船厂,可能面临难以按时交付的风险;对于一些无订单的船厂,则可能面临现金流难以保障的风险;所以在海工市场低迷,融资市场慎之又慎的形势下,生存之道尤为重要。
行业翘楚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逆境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生存法则。其市场总监周雷军表示,面对市场压力,首先,求生存尤为重要,合理配置资源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自升式平台方面,目前全球此类平台有140多座,中国船厂总共在建的平台数量超过70座,消耗时间要2~3年。这些新船无一获得租船合同,且有近半数定于2015年交付;其次,手持订单方面,在有效合作与提高质量双方面都要给予足够重视;第三,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如果脱离了合作,未来风险会大大增加;最后,要看准市场,在市场低潮时期,抓住能够发展的项目。
民生租赁提示船东,融资租赁可以用售后回租的方式帮助船东盘活现有资产,补充现金流;也可以直接租赁的方式,让船东以更低的投入启动新造船项目,在市场低谷启动新造船项目,在市场低谷快速扩张,加速成长。针对整体低迷的市场,民生租赁公司也给出了操作建议。主流市场虽低迷,但细分市场仍有机会。首先,浮式储存气化装置FSRU和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等与LNG相关的海工装备尚有发展空间。第二,新交付平台仍有可观的运输、安装、调试等辅助作业需求,因此,多功能作业船MSV、风电服务船SOV、半潜运输船、半潜起重船SSCV等特种海工辅助船仍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另外,海工装置拆卸市场将逐步成为海工服务业的“蓝海”。
因此,针对当前海工的困境,虽看似山穷水复疑无路,但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恰当的融资方式,合理的市场策略去面对,怎会不柳暗花明又一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