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客@上海》透视中美文化中的人格特征差异

2015-05-30 21:27:12王悦顾葳蕤
参花(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自我调节心理学

王悦 顾葳蕤

摘要:《纽约客@上海》是一部反映美国旅居者和移民在中国遭遇跨文化冲突的典型影片。影片通过叙述美国人在中国的工作及生活经历展示了处于文化冲突中的人们如何处理文化与自我的关系,及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形成自我人格特征的过程。本文旨在从跨文化人格心理学角度探究移民在文化融入过程中的自我界定、自我调节及自我表达的特点,勾勒移民在文化与人格的动态互动关系中,找到合适的文化依附,重新界定自我的过程。

关键词:跨文化人格 心理学 自我界定 自我调节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交往中必须直面的问题。《纽约客@上海》中随处可见跨越中西文化的人际交往现象,本片的导演夏伟是一名美籍华人,因此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皆源于现实生活。电影是以美籍华人律师山姆来华工作的经历为主线,着重描写山姆如何通过调整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完成由一个对中国文化的抗拒者到接受者的转变过程。本文从跨文化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影片中美国移民与中国人根植于不同文化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剖析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自我界定、自我调节和自我表达的模式差异,并进一步阐释美国移民在文化融入过程中集体自尊的形成过程。

一、中美文化中的自我界定与差异

中国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体的责任大于个人的权力,集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1]175的集体主义文化,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则处处彰显着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文化特色。两种文化的鲜明反差是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影片中几个中美人物形象的人格自我界定充分展示了这两种文化的特色。

主人公山姆是一个美籍华人,黑头发黄皮肤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小生长在美国,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是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他极不情愿地被老板派到中国处理一个手机生产项目。初到中国,面对新公寓邻居装修的噪声问题,山姆决定直接起诉施工队,这种处处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和“在想到自身时,以自己的能力、特点、性格和目标作为参照,而不是以他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作依据”[2]39的行事方式都反映出山姆自我界定的独立自我倾向。在手机生产合同问题上山姆投机取巧,当客户质疑他时,山姆极为自我地说了四个字“绝对安全”,中国助理芳芳顾全大局用体势语提醒他谨慎做决定,山姆却非常恼怒,认为芳芳的做法触犯了他的个人尊严。独立解决问题,显示个人能力的独立自我的人格特征已渗透山姆的思想行为中。

与山姆的行事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由记者王给力,他通过巧妙地利用人际关系、乔装打扮变换身份等体现特殊主义价值观的行事方法成功地帮助山姆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他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对自我的界定模式:互赖自我,即“倾向于把个人放置于不同的情景中,依照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来思考和行为”[2]39。所以王给力对周围环境与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处理事情更为周全。

影片中的其他美国移民形象以唐纳德为代表,他虽是美国人却深谙中国的处事之道,体现着独立自我与依赖自我的双重人格特征。唐纳德由始至终都带着领导的风范,在聚会上的热情舞蹈,与竞争对手的交谈显得极其自信,处处彰显着人格的独立性。同时他也是连接山姆与中国的桥梁,每当山姆遭遇困难时,他都会运用集体主义的处事策略帮助他。在中国的经历使唐纳德的价值观经历了由普遍主义到特殊主义的转化,在融入集体环境的同时依然坚持自己独立自我的个性,这是一个成功的美国移民的形象。

二、中美文化中自我调节的差异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情节都略带喜剧效果,夸张地给人物的文化背景及性格进行了界定。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升级,每个人物都无法再坚持原有的人格定位,他们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中的自我调节方式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回顾整个手机事件中山姆的一系列反应,如用自己的钱买下所有手机,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并承担后果。这种看似自负的表现实际是由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控制外部环境的欲望决定的。山姆对于手机生产问题极为焦虑,因为这会影响到他自身的利益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相对于山姆注重个人利益的行为,片中还出现了具有另一种类型行为反馈的集体群像,中国手机工厂停工后员工们的第一反应——追打山姆讨要工资。对于集体极为重视的中国人,当集体利益受损时必然会奋起反抗,因而当工厂因山姆的出现被迫停产时,员工们自然把矛头指向了山姆。两种不同类型自我调节方式主导的个体行为反馈体现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不同个体的自我调节差异要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去验证,影片主要讲述在中国文化大环境中人们的自我调节。山姆一直从个人角度出发,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全局,因为西方人倾向于“节制自己的情感和意愿等,以使自己控制外部环境”[2]135。芳芳则始终从集体主义角度出发,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的目标和追求高于个人的利益。虽然山姆指责她,但她仍然尽力帮助山姆,将整体利益放于首位。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身为白领的芳芳为了应付高额的衣着开支,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到KTV做服务员。在两种职业间的转换是中国人迫于面子而进行的被动自我调节。王给力作为一个灵活变通的记者,善于运用人际关系解决问题,这最好地诠释了中国特殊主义的行事原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下人们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

三、中美文化中自我表达的差异

“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投射到外界的行为”[3]136即自我表达行为,自我表达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话语行为上。影片中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话语行为展示了具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色彩的两种自我表达方式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男主角山姆的言语带有美国人直接、简洁的特点,体现着典型的西方低语境文化特点。他用“下不为例”四个字批评芳芳对他的质疑,公寓问题上他直接对外商安置专家阿曼达说:“你负责为我找一个舒适安静的家,但是你没做到。要么你解决问题,要么我换人。”一点儿不给对方留面子。初到中国时,山姆语言中传达的信息不需要依赖环境去推测,而随着对中国文化的适应,他也开始逐渐体味到中国人的语言的委婉与深意。在山姆极度沮丧准备离开中国时,在咖啡馆里一位与他萍水相逢的客人用“咖啡豆”作比喻的一段话却让他豁然开朗,决定坚持工作和接纳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相比之下,影片中中国人的言语要委婉得多。当王给力向山姆核实情况的时候对他说“你确定你的事实都准确吗”,并没有直接否定山姆。芳芳面对山姆对她的误解最后只说了一句“你什么都不懂”。中国人的话语风格是属于高语境的,将存在于字里行间的意图间接地暗示出来,更重视语言的言外之意。但过于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会造成歧义,芳芳去山姆的公寓鼓励山姆,在装修的噪声中她大声说出“我相信你”之后匆忙离开以掩饰自己的尴尬。这一举动,却被山姆理解为芳芳在跟他调情。由此可见,高低两种语境中形成的自我表达习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回避的因素,并且影响着交际的质量。

四、文化融入策略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

主人公山姆在文化适应初期,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不满、不会打车、不会喝茶、不会与中国同事交往,这些看似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行为都是文化休克的表现。这段时期他选择了边缘型的文化适应策略,将自己隔绝在中国文化之外。他既不能保持原来的文化习惯,又不被中国文化所接受。所以山姆苦恼和不安,甚至迷失了自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姆通过与更多的中国朋友和美国移民的沟通,选择了整合策略,开始有意地与其他文化群体交往,逐渐接纳中国,并最终选择在中国工作生活。山姆的一些久居中国的美国朋友都处于文化适应的最高级阶段,即“适应二元文化境界”,他们已经“意识到新的文化在某一些方面比原来的文化更优越,能欣赏新的文化了……能够认同对方文化并融为一体”[1]82。因此,这些移民在中国生活得如鱼得水。

从个人延展到集体来看,移民在文化融入中形成新的个人自我诠释并导致新的社会群体及集体自尊的形成。集体自尊“有别于通常所谓的自尊,它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文化色彩,具有更为强烈的集体性和社会性,它强调的是集体价值感、尊重感和良好感”[3]126。“美国城”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是移民到上海的美国人共同的交际圈。美国移民在上海形成了新的集体自豪感,山姆曾极为骄傲地说,外商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种贡献。美国城市长选举更体现出美国移民高度的集体自尊。这种经过成功的文化融合而产生的高度集体自尊有利于更多的新移民快速地适应跨文化生活,同时有利于整个移民团体在中国的发展与提升。

五、结语

《纽约客@上海》真实地再现了美国移民在中国的生活状态以及因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本文通过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及情节分析了自我界定、自我调节及自我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不同表现。中美文化的差异是人们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与自我关系的一道屏障,因而正确地把握文化与自我的互动关系,对于跨文化交际是不可或缺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及文化适应。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出现了人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动的新趋向。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美国人喜欢称自己为‘旅居外国的人但实际上,我们就是移民。”对于整个美国移民群体集体自尊的形成的探究有利于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新型移民问题。

参考文献:

[1] 严文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 陈红.人格与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3] 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悦,女,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顾葳蕤,女,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自我调节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试析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趋势及成因
卷宗(2016年11期)2017-03-24 12:59:34
基于“自我调节”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讲评策略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试卷评析中的应用
英语师范生学习心理压力的产生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