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刚 柴丹 李曦
摘要:“组网技术与维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效果一直较差。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对教育技术专业“组网技术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为改善教学效果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组网技术与维护 教学效果
1 概述
“组网技术与维护”是咸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的必修课,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紧密。课程的目标是,在原有计算机知识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熟悉局域网、广域网常用的传输媒介、连接设备,以及通信技术原理;能够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合理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分层模式以及网络连接设备组建大中型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管理命令,能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优化,保障局域网的良好运行。此外,“组网技术与维护”也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的先导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训的成效。因此,本文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2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咸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的培养计划来看,着重培养该专业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组网技术与维护”等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与其他专业或院校对比后,发现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1 学校重视程度低,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少。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总数量急剧增加,现有教学与实验设施的利用已达饱和状态。学校需要在保障原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基础上,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新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此外,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率不断降低,学校承受很大的办学压力。因此,学校在强势专业的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较多;其他相对弱势专业学科则投入低、建设缓慢,只能保障最基础的教学与实验活动的开展。
2.2 科研任务量重,教师压力过大。高层次院校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合并后大学的办学实力,但合并后,高层次大学纷纷把办学目标锁定在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型上[1],科研任务不仅要求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所提高。咸阳师范学院应属于“教研型”高校,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实验任务,培养合格的高校毕业生。而学校的目标是向“研究型”转变,向教师分配的年度科研任务较重,作为主要教学力量的中职讲师,一年至少要发表4篇论文。巨大的科研压力必然促使教师调整工作重心,完成科研任务成为首要任务,教学则是其次。教学环节投入的精力减少,必然导致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2.3 培训与交流机会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慢。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体现了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教师对于课程理解的深浅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合理的知识结构分布,促进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在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文化知识更新速度快、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教师需要学校与院系相应的财政支持,参与学术会议、技术培训以及访问学习,以提升知识广度与深度,调整知识结构。但实际情况是,资金更多用于重点学科与拟建研究生点的扶持,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投入甚微。
2.4 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在初高中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以及学生兴趣的高低,高校不同专业或专业之间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基础显得比较薄弱,操作能力较差。
②“组网技术与维护”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网络”。该课程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内容单调枯燥,难度较大,导致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理解不够透彻,掌握程度低,进而影响了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
③“组网技术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多动手实际操作。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锻炼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实际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依赖他人的消极心态。相互间不是讨论与借鉴,而只是简单抄袭。同样的位置,一个人出现错误,多个人皆错的现象层出不穷。
④命令语言与参数,不能活学活用,只是简单重复。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只着眼于简单的重复命令,将网络配置,保证网络基本畅通。忽略对于网络结构的分析与构架,以及操作流程的优化。“组网技术与维护”课程的核心内容,不在于简单的掌握配置命令,而是要做到根据网络需求分析,设计出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设备,从而组建一个网络,并保障网络尽可能最优化运行。
3 解决方法
面对上述的问题,为提高“组网技术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
3.1 注重学科间的平衡,及时进行弱势学科教学实践资源的建设。课堂教學着重理论的讲述,实验实践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完善与拓展。而进行实验实践活动的场所就是基础的实验室。因此,加快实验室的建设,及时淘汰陈旧设备,购置新型仪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完备实验资源必将促进学生对于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微调高校科研政策,减轻教师的负担。学校要根据目前自身的定位,管理政策应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毕业生为导向,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实现平衡。科研任务量的减轻,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深入透彻研究教材,准确把握课程重点,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效果。
3.3 充分利用现有机制,保障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①依托“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教学时间较短,教学经验欠缺,依靠自身能力成长过慢,而高职称教师知识结构好,教学经历丰富。选取高职称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非常利于其成长。导师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可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环节的优点与不足,提高教学技能。②进一步强化课程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个人业务钻研与集体研习相结合,青年教师可快速掌握教材重点与难点,并在吸取他人授课经验基础上,设计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4 扩大进修学习的资助范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提高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2]。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极大地提升知识深度,增大知识广度与新颖度,改变教师的知识体系,促进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组织方式更加多样化与合理化,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深造进修与培训学习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根据该校政策,教师在进行深造时,往往需要脱离教学,薪资待遇降低。面对高额的深造费用,教师生活水平会有所下降,学习积极性也有所降低。因此,需要适当增大资助额度,扩大资助范围,提升教师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成长。
3.5 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教学方法。资料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及时变化教学,习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3]。在“组网技术与维护”课程中,一些基础性原理,单纯依托讲授法,教学效果较差。此时,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依托计算机硬件模拟器(如:Cisco Packet Tracer)等软件,可实时模拟演示单个网络设备或者整个网络工作过程,使授课内容新鲜生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组讨论方法,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6 根据课程内容与性质,调整考试评价方式。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牢记的基础知识较多,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培养的则是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单纯的依靠试卷考查的方式,已经无法合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调整该课程的考试评价方式,理论考试与实践能力并举,重点向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倾斜,则可以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督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及有效评价学生实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3.7 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风与班风的建设。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牢固掌握才能更好地应用。因此,院系要加强对学生的检查管理,教师则要加强考勤,共同督促学生的理论学习。此外,班风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力,良好的班风起到推动与监督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班委成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关注班级个体的学习,共同进步,创建优良班风与学风。
4 结语
本文指出了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组网技术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造成状况的原因不仅仅是来源于教师本身,也来源于高校管理和基础实验室建设的不完備,以及学生兴趣低落。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完备教学环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高校培养计划、完备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连莲.论我国高层次大学合并的利弊与发展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19-23.
[2]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68-73.
[3]姚利民,成黎明.期望与现实——大学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