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微生活”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015-05-30 17:10邸灿
学理论·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

邸灿

摘 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提出了构建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平台的“微生活”式大学生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一新概念。通过发挥微博、微信“短、平、快”的特征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大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251-02

当今社会,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社交媒体的出现逐渐使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微”变化,以“短、平、快”即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为特征的“微生活”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捧。许多学生热衷于刷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来交流思想、表达情绪、张扬个性,习惯于从微博、微信上获取新闻热点与资讯,微生活已经逐渐渗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因此,构建以微博、微信为教育平台的“微生活”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生活”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微生活”指的是指以微博、微信、微小说、网络自拍视频为主要资讯获取和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手机网络这一载体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微生活”中,人们也可以在平台上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组织机构,构建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在“微生活”中,年轻人更明确自己在生活、学习、事业上所追求的目标,能有效地调适自我。因此,“微生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以“两课”为主要渠道,以理论讲解为主要方式,以主旋律政治宣传和主题教育为重要补充,向大学生填鸭式灌输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存在着教条化、枯燥化和强制性的局限,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而微博、微信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是微博、微信的关注着和拥护者,是“微生活”的积极倡导者,是推动微博、微信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微博、微信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长篇大论、不着重点的弊端,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因此学生们更乐于接受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二)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众之间平等对话,增强受众的主体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自上而下的灌输,而“微生活”强调平等和互动。通过利用微博和微信,将教育的内容以碎片化信息的方式播撒在学生周围,杜绝了教育者下单向性、权威性的说教和灌输,消除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避免了讲台上老师汗水与唾沫横飞、讲台下学生思绪与手机齐飞的窘境。通过新媒体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组成朋友圈、相互关注、相互@发表意见和看法,在相互交流中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使学生由教育被动的接受者真正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行为的主体。

(三)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微博、微信作为一种“背对脸”的交流方式,教育者们可以在微博、微信中呈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间接地引导学生[1]。在微生活中,教育者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起一个话题、转发一个话题或者组织一个讨论组,受教育者即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教育者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对受教育者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老师通过在微生活平台上对学生动态的关注,可以观察出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动态和心理需求。因此,微博是一个观察、测试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需求走向的“温度计”,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桥梁[2]。

二、如何构建“微生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微生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体是指:以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主要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进行“捆绑”,将教育内容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式组织起来传播出去,让学生在刷微博、微信的过程中接受教育信息,要让老师对学生媒体平台动态的关注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同学和老师的信息互动传递正能量,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同涓涓细流般渗透至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变被动灌输为主动获取,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建立具有庞大收听群体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为基础

“微生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积极建立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符合大学生心理的微博、微信,形成一张横到底、纵到边、覆盖全校的蛛网式微生活群,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找到“组织”。例如,在纵向上,学校的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院系一级的学生工作团队或辅导员个人、年级和班级一级的集体要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学生也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在横向上,一些学生社团、某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工作、学生专题活动也要建立相应的微博或微信。微博、微信群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打开微博、微信就能在思想上受到洗礼、在行动上受到指引。

(二)以“三贴近”为微博、微信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微博、微信的建设上,要紧扣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即是指微博、微信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要主题新颖,要采用大学生流行的语言方式,要符合大学生心理和需求,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平时枯燥生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出来,并结合微生活的特点形成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丰富和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宣传中国梦、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贴近实际是指老师们要努力通过发布校园动态、就业信息、转发寓言小故事、宣传先进典型、上传人生感悟、工作体会、社会评论、发起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讨论等方式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微生活”的内容。贴近生活是指要积极使用微博、微信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心理、学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切实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引下,使学生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中刷刷微博、朋友圈、点点赞就能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舆情监督队伍为保障

要成立一支由老师领队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舆情队伍,实现每个微博、微信一人发布一人监督的格局。微博、微信直白地体现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这也是掌握校园舆情的有效途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舆情监督队伍通过关注学生发表的话题、更新的动态,对校园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校园热点问题及时做出反应,采用“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原则,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杜绝谣言传播,并开诚布公与学生互动,从而消除不良影响,将各种个体或群体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氛围。

三、构建“微生活”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要点

(一)教育者要提升自己使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能力

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使用微博微信等的能力。知道当今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知道如何将自己要传达的教育内容凝练成简短易懂的网络语言表达出来,知道如何从网络中获取教育素材并要习惯通过微博和微信的方式转发给学生,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進行突破,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避免“低头族”的出现

“微生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学生经常刷新自己的微博或微信,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低头族”的出现。因此,在“微生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下,教育者要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频繁在学生学习时间发消息或发讨论,要对学生的手机网络使用行为进行规范。同时要认识到“微生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仅是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微博、微信只是我们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增强对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教育

在当下,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起“微生活”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同时,教育者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增强上网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维护“微生活”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当今社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实效。“微生活”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尝试,努力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瓶颈,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应用设计与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2]王丰昌.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2,36(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
微信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微信
微信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