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证融通”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是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度”的工作还不尽如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双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构建双证深度融合的印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双证融通 深度 课程体系 探索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即实现‘双证融通”。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贯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的衔接、融合和互认,实现“一教双证”。显然,“双证融通”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保障就业畅通。目前,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绝大多数停留在形式层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能有效对接,“雙证”没有深度融合。致使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完全满足行业用人标准,学生上岗前还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培训,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以往的做法,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高职课程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形成高职课程与职业标准在内涵上的对应关系,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密切结合,最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无缝对接”的目标。
1 高职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1 实施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国家政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相应职业的凭证。2004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进一步强调:高职要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以上有关文件为高职推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同时,也充分表明,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1.2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培养社会和市场所需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求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双证融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能力较强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强的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实施双证书制度,坚持双证融通,是高职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级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要。
1.3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高职实施双证融通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为社会培养亟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体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2 高职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全国高职院校都非常支持并大胆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融合深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1 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完全融入教学体系,双证融而不通。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也进行了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但力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应对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时,往往对学生采取短期的考前突击培训,压缩实训教学环节,不重视学生实际技能的提高,主要进行书山题海的考证强化训练,而且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考试内容,造成学生取得的资格证书有很大水分。学生没有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虽一纸证书在手,仍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有证低能。
2.2 功利化严重,对资格证书没有认真甄选。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并将取得“双证”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双证毕业率,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的职业资格证书级别不高,往往等同于中职或技校毕业生。并且选择的证书类别比较单一,而一个专业通常面向一个岗位群,资格证书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掌握片面的专业职业技能,取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仍然没有强的竞争优势。
3 影响高职双证深度融通的因素分析
3.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身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证书不全。目前职业技能鉴定主要针对单一岗位,缺少复合技能型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颁发,这与目前岗位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符。很多急需工种并未被纳入职业资格鉴定中,很多专业并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可考。二、证出多门。职业资格鉴定缺乏统一的发证部门,各行业之间存在着各种类似的重复的职业资格鉴定,同一种证书由不同的部门或认证机构颁发,导致职业资格认证混乱,资源浪费。三、证书含金量低。另有一些职业资格标准滞后,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技术岗位的要求不适应,职业资格证书所反映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岗位所需能力匹配。
3.2 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自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构建了就业准入制度的基本框架,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缺乏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法律制度监督其执行。因此,至目前我国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行并不尽如意,大量劳动者即使没有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也可就业,这使得已经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体会不到取得证书的优越感,导致社会对这项制度的认同感降低,影响了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积极性。
3.3 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更多注重的是以低成本获得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招工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多雇佣廉价劳动力,很少关心求职人员是否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使雇佣的劳动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企业仍不能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劳动工资制度有效结合起来,不能按证书级别提高员工待遇,大大降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对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4 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就高职目前状况而言,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及实践环境匮乏等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应用型和实用型技能不强。而双证融通需要“双师型”教育人才,即既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又具备教育传授知识的能力。同时,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或多或少面临着设施简陋、设备更新速度慢、技术含量低的问题,不少设备甚至是企业早已淘汰的,技术和工艺跟不上市场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 双证深度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4.1 甄选与印刷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印刷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选择适合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别和等级。印刷技术专业面向一个职业群,覆盖若干个职业岗位,因此,可以根据岗位选择不同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考取某一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学生获取多个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难度也要与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学生难以企及,过低学生就业没有竞争优势。
4.2 构建双证深度融合的印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解读分析,获得该职业的功能、岗位、项目、技术、产品。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现有岗位知识进行调查论证,获得行业企业最新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得到该专业的知识、技能,并进行组合,得到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育研究机构、课程专家等,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综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结合学历教育的要求,开发双证课程,制订专业教学方案。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纳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将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把鉴定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将职业证书考试所需知识与技能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切实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轻松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双证融通教学。
4.3 创新考核评价方法。由于受学历教育的制约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往往只注重笔试考核,通过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来衡量劳动者的岗位能力水平,这势必造成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方式不统一,双证不能很好衔接。因此,要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将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的学分,而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可以直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而完成,用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的学分代替专业课程学分。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相一致可以鼓励学生获取多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4.4 探索动态反馈机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含金量也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和考核大纲不断变化,双证课程体系也要随之变化,因此,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学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毕业生)等组成的高职双证课程利益相关者要对整个高职双证课程开发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开发和使用效果进行实时反馈,以便进行新一轮高职双证课程开发的修订和完善。
5 总结
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畅通学生的就业渠道,是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与劳动就业对接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并不断创新这种模式,实现双证深度融合,促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新.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3(7).
[2]高山艳.多学科视角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评述[J].职教论坛,2013(16).
[3]孫诚.我国双证书制度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资助项目(2014005)。
作者简介:樊丽娜(1984-),女,山东菏泽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