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联
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所有学科中蕴含人文思想最丰富的学科。本文立足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简要分析了现今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人们的美好人文情操。
关键词:高中历史 人文精神 策略
【分类号】G633.51
历史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历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文观,促进学生思想受到触动,让其在课堂上受到优秀历史人物的熏陶,思想品质、意志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既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修养与素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学校存在教学方法老旧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多强调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历史学科的教育性和人文性,仅仅把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而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在相关历史事件中吸收有用的人文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枯燥、单调,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历史科目不是主要科目,便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其他学科上。这样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点讲解人文精神的知识,从而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这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上,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其不仅是对“人”存在的思考,还是对“人”生存意义的关注,又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和探索。而历史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故而高中历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创造和全面发展及自我完善为终极目的精神品格,这对高中学生自身品质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大趋势,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逐渐缺失,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社会盛行。如何对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阶段的高中生进行培养,现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故而在高中历史中加入适当的人文精神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可见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者,其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及其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甚至是其为人处事和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故而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提升个人学识,并与时俱进保持先进的、健康的思想,以健康、阳光的形象面对学生,做学生的楷模。同时历史教师要应当坚持广泛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引入名家名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历史是一门博古通今的学科,众多历史事件都由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推动。而现在大多数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喜欢将历史学习概念化、公式化、符号化,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抽象、概括的表达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自认为讲授过程精炼易懂,学生却觉得冗长无趣。因此,在此时适当的引入一些名家名句,既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增强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代入感。
例如,在学习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航海经历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哥伦布的名言“只要我们能把希望的大陆牢牢地装在心中,风浪就一定能战胜。”“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一个积极乐观、不怕艰难、勇敢坚持的航海家形象就跃然纸上,显然此处名言的引入胜过教师长篇累牍的讲解。
(三)积极构建人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开放、富有理性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审视和重新认知,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历史先贤不一样的人文情怀。这既把学生从繁重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又解放了教师;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将历史知识与学习态度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在舒适宽松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情怀的体验,促使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一起认知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思想,讨论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认识与感知,探索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主张,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史实素材中体验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所蕴藏的思想内涵,深刻地感受历史中的人文情怀,从而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精神素养。
(四)引导学生科学树立历史观,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镜,可以知興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对历史内容进行准确、客观、科学的阐述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站在不同角度,亦或是站在不同的价值观层面上对同一个事件或人物的解读就是多元化的。如在评论哥伦布航行美洲的事件上,站在民族史观的层面上,哥伦布就是一个殖民主义者;而站在全球史观的层面上,以进步为标准,哥伦布又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一些存在价值冲突和结论上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价值层面上来思考问题,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判断。同时教师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面对历史史实时,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最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的角度做出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建立科学的历史导向。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应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首先需要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然后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目的。学生也应在课堂外积极积累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内外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得以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峰.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J].才智2014(11).
[2]周民飞.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学的支点[J].文理导航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