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萍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进行病理分析。方法:以2008年10月~2014年10月经我院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3例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送检甲状腺标本302例,3例术前考虑甲状腺癌,13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4.3% ,漏诊率76.9%。大体检查以单发微小灰白病灶为多;光镜检查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或桥本甲状腺炎为背景,一般在局灶纤维化或钙化组织中见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乳头或滤泡型乳头状结构,直径0.30~0.80cm区域内,细胞核染色质少常呈透明或毛玻璃样、见核沟,间质见钙化小题(即砂粒体),可浸润周围纤维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结论:病理科医师检查要细致,镜下观察要细微,减少漏诊,促进检出率减少漏诊可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检出率;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72-02
甲状腺恶性肿瘤比较常见,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其中乳头状癌病灶直径≤1cm,不伴有局部淋巴结和/或远处器官转移及甲状腺外侵犯,称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特殊的乳头状癌的类型[1]。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有逐年增高发病率的趋势,病例多偶然于术中或术后活检发现,为低度恶性的一种肿瘤,仅有3%~24%的检出率。其漏诊率高。现以2008年4月~2014年5月经我院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3例,来探讨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的提高方法,尽量使漏误诊病例减少。
⒈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手术切除的302份甲状腺标本,在其中病理诊断确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3份。本组有3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在28~56岁之间。微小乳头状癌病灶直径0.30~0.80cm,其中3例发生于肉眼为完全囊性变的囊壁上,5例为钙化或纤维瘢痕样组织中,4例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随,1例伴随桥本甲状腺炎。
1.2方法
标本离体后用10%甲醛溶液固定,若为最大径>5cm的标本,以最大切面约为0.2~0.5cm的平行间隔进行书页状切开;若标本为<0.5cm的,取全部组织制片,多块组织依据需要选取,进行常规脱水和石蜡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切片厚2~3um/片,以染色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置于光镜下认真观察,多位病理医师共同阅片。
⒉结果
2.1大体检查
多数送检标本为暗红色的实性、囊实性或囊性结节状,小块组织活检的为少数;切开标本除明显囊性病变及结节区域常规取材外,对有灰白纤维瘢痕样组织或可疑点状钙化区域,也注意留取标本。以单发病灶为多,而多发结节为少数。
2.2光镜
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或桥本甲状腺炎为背景;一般在局灶纤维化或钙化组织中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乳头或滤泡型乳头状结构,病变直径0.30~0.80cm区域内;细胞核染色质少常呈透明或毛玻璃样、见核沟,间质有砂粒体形成,及浸润周围纤维组织。
⒊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为低度恶性的一种肿瘤,因其具有隐匿性和无症状性,并以小癌结节常处于甲状腺体中或背侧,比较难于临床触及,也难在术前确诊,因此,关键在于病理及时准确诊断和手术进行彻底切除。
3.1术前集合影像学检查
高频超声可具有97%以上的甲状腺疾病敏感性,如果采取超声检查,可在甲状腺病灶内有针尖样、点状的微小钙化分散或局限性分布显示,可获得恶性可能的提示,尤乳头状癌为多见。汤贞彦等[2]报道,有单发和自径<1.0 cm的低回声结节在甲状腺内,若包膜不明显,周围存在声晕,有细小强光点可见内部,可高度怀疑是甲状腺微小癌(TMC)。在申请单中需要临床医师特别标出异常影像,应提醒病理医师高度警惕,取材应充分并多注意观察。
3.2大体检查
李世君等[3]报道,取材过程可通过两方面提高微小癌的检出率:①观察要仔细,取材要规范,以与甲状腺组织最大切面约为0.2 cm平行间隔进行书页状切开,对每个切面要观察和触摸是否有结节、硬結、疲痕样区、色泽灰暗、质地偏硬区及钙化区等存在。万一有病变发现,要最大限度避免把全部病变制片。②切片时不要对组织过修,以免丢失有价值的区域。我们认为对任何局灶纤维化或钙化结节都不能轻易放过,对钙化结节行脱钙之后再连续切片,阅片要细致,以此促进微小癌检出率的提高。
3.3光镜检查
对微小癌的诊断标准掌握要严:细胞核存在毛玻璃样核、核沟及核重叠等一些特征;有侵犯纤维间质等生物学行为;对真假乳头进行辨别,其以是否存在纤维脉管轴心为真假乳头区别。这些特点有时不会同时出现在切片中,尤其毛玻璃样核一般不太清楚,要综合判断必须与乳头状结构、纤维硬化的癌性间质及砂粒体等结合。
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CK19)对区别乳头状癌和滤泡性肿瘤可能有帮助[1]。
目前,我们注意到甲状腺微小癌有逐年升高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复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甲状腺淋巴结转移。所以,李日增等[4]报道,及时的诊断并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可更好评估患者术后,术后由专科甲状腺外科医师定期行颈部淋巴结体检及B超检查,一旦有转移被发现就应及时行再次手术等治疗,方可长期生存。
综上,虽然甲状腺微小癌有良好预后,然而并不一定有倾向于终生不进展的亚临床状态存在,且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相对较高,还能有远处转移发生,手术治疗很有必要。病理科医师在对甲状腺标本检查、及取材时必须对合并微小癌的可能有所考虑,检查要细致,镜下观察要细微,减少漏诊,促进检出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回允中,诊断外科病理学(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30-539.
[2]汤贞彦,周新木,王立刚.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原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0. 8(5) : 317-318.
[3]李世君,元妹娇,赵蒙,等.甲状腺微小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 40 (9):1252-1253.
[4]李日增,周宏,潘黎静.甲状腺微小癌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 25 (21):3653-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