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军
【摘要】综述了时间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在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应用与体会,根据精神疾病发生的时间规律,运用时间护理学理论对精神疾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疾病的复发,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关键词】时间护理;精神病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76-02
在护理过程中主动使用时间因素,逐渐形成了时间护理理论。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接替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劳动能力丧失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等特点。运用时间护理学理论指导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和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效的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 时间护理理论的应用
1.1 指导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是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一个基本治疗方法,他不仅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还可改善社会功能,防止复发。生物学家研究指出:人体每天9:00~11:00、16:00~17:00、19:00~21: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19:00~21:00医护操作少,病区环境安静,病人易感寂寞,此时开展心理护理,运用有效的沟通,能使病人较快地进入角色,并能全面的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减轻病人的压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 指导病情观察 我国有句“菜花黄,痴子忙”的俗语,即每年的3~5月,是精神疾病患者初次发病最常见的季节,也是各类重性精神疾病最容易复发的时候。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数有周期发作的特点,有较为明显的间歇期,期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躁狂症以春末夏初发病多,抑郁症发病多见于秋冬季,抑郁患者具有節律障碍呈现“昼重晨轻”即早晨7至8点种时情绪最低落,下午渐见好转,而到傍晚几乎可以恢复到常人模样,但上床入睡后又进入下一次循环。抑郁自杀的时间多以后半夜频率最高。根据这些规律,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巡视并指导好家属,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
1.3 指导用药 研究证明,药物在体内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伴有时间节律。可根据药效毒性和代谢的时间节律及不同差异的个体,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如镇静作用强的药物,最好在晚餐前给药,让患者在睡眠中渡过药物副作用的高峰时段,亦又助于睡眠。对大脑有激醒作用的药物不宜晚上给药。另外可根据药理知识掌握时间效应的节律变化,将给药时间相应调整,既在疾病的高危期达到药物峰浓度,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精神病患者若是第一次发病,应维持用药一至二年,若发病两次,一般用药五年,若发病三次以上,则须终身预防治疗。
1.4 指导生活护理 一日三餐通知患者按时就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减少胃肠道疾病发生的几率。晨间护理,督促患者洗漱,指导患者清晨饮一杯温开水,以促进肠蠕动,减少精神药物所致的便秘。晚间入睡前,督促并协助患者进行洗漱,泡脚和会阴护理,尽量将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在入睡前完成,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1.5 指导健康教
1.5.1 及时治疗促进康复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劳动能力丧失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等特点。如不积极治疗,会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无法完成应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当患者第一次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且患者发病时间短,这时尽早使用疗效全面、副作用低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是治疗疾病及早日康复的关键。特别是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患者,只有迅速地控制症状,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才能使疾病不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前程。
1.5.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根据患者心理的最佳状态时间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疾病,药物,预后及预防等知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危害以及长期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1.5.3 指导家属出院后患者的护理 精神疾病的患者家庭的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向家属讲解疾病的时间特点,药物的药效、毒性和代谢的时间节律,使家属能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的变化,增加患者药物的依从性。
2 体会 每位精神科的医护工作者必须熟练的掌握精神疾病季节时间节律,精神疾病的转归时间,药物的时间节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竞争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以整体护理为理念的现代护理实践中,应将护理学与时间因素相联系[2]。
参考文献:
[1]方小岚.最佳心理护理时间初探【J】.护理学杂志,1990,5(2);86.
[2]杨蔚,许灵,樊李华.PDCA循环在ICU进修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