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和“dragon”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2015-05-30 00:45徐勇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区别内涵

徐勇刚

内容摘要:龙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它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精神的核心之所在,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祥瑞和力量的象征,然而在清代英国传教士把“龙”错译为“Dragon”,这一错译也没有被及时地修正,导致这种译法得到西方社会的普遍认可,也使得西方人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甚至是整个民族产生了一种长期的误解。要改变这种误解,我们需从根源上分析出“龙”和“Dragon”的本质区别,并用理性而科学的方法进行宣传,这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龙”的内涵,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消除误解,从而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

关键词:龙 Dragon 误解 区别 内涵

龙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着中华民族向上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每年的农历新年,全世界的很多华人社区都会组织舞龙来庆祝一年的开始,华人也往往以“龙的传人”而自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很多专家建议中国在对外宣传上尽量减少对“龙”的使用以避免在对外交流中引发误解,究其原因是“龙”的英文翻译“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邪恶。2008年奥运吉祥物征集的最后一轮审查中原本呼声最高的“甘肃龙”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最终输给“福娃”。

一.龙和dragon错译的背景和现状

据文献资料记载,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编撰《华英-英华大辞典》(1815-1823)时第一次将“龙”翻译成“dragon”,此后“dragon”一词随着英美两国的影响力四处流传散播。甚至中国学者自己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编纂出版英汉词典时也未将此错误加以更正。直到今日,这些错误仍然出现在权威词典中,如:《新世纪汉英大辞典》、《汉英词典》和《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中“龙”的对应翻译是“dragon”,而《英华大辞典》、《新英汉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dragon”对应的汉语解释是“龙”。这种错译也充斥于网络在线翻译,四家有名的在线翻译谷歌,百度、有道和爱词霸对于“dragon”给出的翻译都是“龙”,而对汉语“龙”的翻译中,谷歌给出的是“Long”,百度给出的是“loong”,爱词霸和有道给出的是“dragon”,除此之外,在线翻译对包含“龙”的相关词汇的译法上仍然是沿用过去的错误,如龙舟的翻译“dragon boat”。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龙”和“dragon”的翻译直至今日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再加上文化交流中我们处于弱势地位,使得西方人不自觉地将中国的“龙”图腾形象嫁接到西方“dragon”的凶残形象上,对中国人选择“龙”作为民族图腾感到不解,甚至误解中国人信奉邪恶。为了消除这种误解,有必要对“龙”和“dragon”进行一番廓清,让西方社会了解“龙”图腾所代表的吉祥和积极的内涵。

二.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区别

1.外形区别

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据《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载“颛顼乘龙至四海”和“帝喾春夏乘龙”。在早期,由于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能上天入地。于是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它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特征。

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凶猛怪兽,它的体型像一条巨大的蜥蜴,有双翅、长尾和鹰爪,通常会飞、口中喷火。希腊神话中,卡德摩斯杀掉了一条盘距在山洞里的巨大dragon,它“长着发亮的紫色龙冠,嘴里有三排毒牙,两眼闪闪发亮,舌头竖起三根颤动纤细的毒针”。英国史诗《贝奥武甫》中也谈到dragon的体型巨大,具有飞行和喷火的能力。

2、内涵差异

龙是中国神话中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善于变化且能兴云雨,传说龙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秦代“龙”被赋予了皇权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明确正式的提到皇帝就是龙。自秦始皇后,历代皇帝都强化“龙”的权威性和高贵性,到明清时期,龙和皇室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龙车,龙辇,龙颜,龙体等字眼不胜枚举。在民间,人们将“龙”视为视为尊贵、力量和吉祥的象征,带龙的成语往往表达了良好的祝愿或者期望,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和“龙马精神”等,中国人也以龙的传人自称并为之自豪,并组织各种与龙有关的庆祝活动来庆祝各种节日。

“dragon”一词最早来源于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神话,传说一条名叫泰蛮的母龙杀死了众多巴比伦的天神,太阳神马杜克后来将其打败并处死,将其龙血撒向地面创造了人类。后来希伯来圣经的作者在描述代表邪恶势力的dragon时,几乎都借用了泰蛮的传说。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人们经常把dragon往往比喻成那些脾气暴躁,心肠恶毒的女性的原因。西方人对dragon是极度的反感与厌恶的,因为它代表着残忍、死亡和杀戮,是恶魔撒旦的象征。西方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勇士屠龙的壮举,因此西方儿童从小就养成了对dragon的强烈排斥和厌恶心理。

三.龙和“dragon”的修正译法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强调,翻译要以源语文化为中心,力求在译语中表达源语文化的不同,从而保留异国文化的元素,体现一种异国情调。他认为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这也是读者阅读译作的目的之一,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像力能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龙与dragon在中西文化中都缺少对等之物,翻译中我们有必要采取异化的方法来让译文读者感触到彼此文化的差异。

关于龙的英译国内很多学者主要提出了三种建议:第一种是“long”,第二种是“long”,第三种是“liong”。比较这三种译法,笔者认为第二种更为合适,一方面是英语词典中没有“loong”这一单词,因此不会产生采用“long”译法而带来的歧义。另一方面,“Loong”这一词早在清代末期就出现在了美国华人社区被用来进行文化自救,上世纪40年代,中国生产的一种“龙凤牌香烟”被翻译成“LoongVoongCigaratte”,很多海外华人姓名中的“龙”字也是音译为“Loong”的,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LeeSiuLoong),在澳大利亚等地,中国人舞龙时所使用的龙灯也被称为“long”,国外一些网上商店把龙形玩具译成为“loong”。因此,比起把龙翻译成“liong”而言,“long”有着更广泛的使用基础。

由于中西交流中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dragon”的形象已为中国人所熟知,因此在汉译时既可以使用“拽根”这一音译法,也可以采用“西方龙”或“西龙”这种译法起到与中国“龙”区分的目的。

四.结束语

中国神圣的“龙”和西方邪恶的“Dragon”尽管都是虚构的事物,然而两者所承载的文化却大相径庭。汉英翻译中将“龙”译为“Dragon”的通行译法不仅不能起到传播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作用,反而会对中华民族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大大歪曲和损坏了中华“龙”的正面形象。要让世界,特别是西方文化了解真正的中国“龙”的形象,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1、“龙”和“dragon”的争论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上,政府部门应该通过文件统一将词典中的“龙”修正为“Loong”,将“dragon”修正成“西方龙”或者“拽根”来改变两者等同的旧有观念。韩国首都成功由“汉城”改为“首尔”这一案例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

2、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宣传向西方展示中国“龙”的积极正面的形象,让西方人了解“龙”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3、加大力度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西方人了解、认识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消除存于东西方之间的偏见和误解。

只有整个社会从根本上重视误译的严重后果,采取多种手段来扭转目前现状,“龙”等同“Dragon”的观念才有可能从西方人的意识中纠正过来,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龙”文化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奭学.中国“龙”如何变成英国的“dragon”[J].读书.2007年第5期

[2]汪勇,高鹏.热门方案为何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EB/OL].新华网.2005-11-11.

[3]左飚.论文化的可译性[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第2期.

[4]张利新.从文化负载词汇的汉英翻译原则看关于“龙”的汉英翻译[J].科技信息.2007年第2期.

[5]宗福常,王菊泉.“Dragon”是不是“龙”?[J].外语研究.1996年第1期.

[6]黄佶.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J].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猜你喜欢
区别内涵
应用比较 区别异同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20+岁与30+岁的区别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位置的区别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看与观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