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肮脏的和干净的“循环经济”

2015-05-30 20:36陈鸿宇
环境 2015年1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海岛风力

陈鸿宇

当下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席卷全省山区的“绿色崛起”浪潮方兴未艾,沿海各市县又纷纷制订出台“蓝色崛起”规划,打造“海洋经济园区”、建设“蓝色产业带”的种种构想,迅速成为各地报纸电视的热门话题。

笔者近日应邀到珠三角某海岛考察,这次登岛,除了游客更多、候船时间更长、岛上酒店更上档次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岛上大大小小的山头上,都矗立着一座风力发电机。放眼望去,天蓝蓝海蓝蓝,绿色的山岭上点缀着白色的风车,海岛风景因此变得不太单调了。

这座海岛已经被装上百余台风力发电机,形成了装机容量近百兆瓦的风电场,并与大陆的电网连接。海岛从此告别了柴油机发电的历史,每度电的电费从几块钱降至几毛钱,每年还可以为镇财政带来数百万元的税收。难怪专家说:“风能是一种无任何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需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陪同我们考察的当地官员却说,海岛风电场的第二期工程可能不上马了,因为风力发电也会有污染,对于脆弱的海岛生态而言,有些污染带来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随后的调研考察中,我们实地领略了岛民们所说的“风电污染”。尽管每台风机只占用了山顶上“一个房间大”的用地,但这座小岛才几十平方公里,架设百余台风力发电机,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山头都必须铲掉“一个房间大”的植被,还必须修建一条直通山顶的简易公路。南方的海岛土层很薄,气候多变、台风频密,几乎生长不了大树;风车一转,鸟类昆虫不敢靠近,被破坏的植被难以复原。难怪推介海岛旅游的风光片里,俯瞰的航拍镜头总是一闪而过,因为许多山头已经成了裸露着黄土的“瘌痢头”。此外,风电场给海岛景观带来的“视觉污染”、风机运行时持续发出的低频噪音,也常常让附近的部分村民感到不自在。岛民们说,连接风电场的简易公路修通后,上山是容易了,但多少年艰难生长起来的罗汉松、黄杨木很快被盗挖一空,高价卖给了城里的盆景爱好者。这些意想不到的环境成本,岂是区区几百万元财税收入所能弥补的。

理论上讲,风能确实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风力发电也很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但却不是专家们声言的无任何污染。如何防止和治理“风电污染”,早已是受到普遍关注的国际性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比方在设计和制造风力发电机时采取新结构,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从而使风机的噪声得到控制,但低噪声风机的价格会高于一般的风机。又比方,规划建设风电场的时候,要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估,应该尽量远离居民点,远离植被比较脆弱或动物密集活动的地带。如位于珠江口的珠海市桂山岛风电场,就准备将全部风机安装在海面上,由于珠江口水深潮急,淤泥层厚,加之必须注意远离中华白海豚的活动海域,花在风机水下基础的建设费用,将会远远高于将风机安装在岛上的成本。

现在我们看得比较清楚了,把风电场规划在山上而不是在海上,就是为了省钱;采购一般的风机而不采购低噪声风机,也是为了省钱。套用姚明等大腕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中的一句名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就因为一味考虑节省“买卖成本”,风电场业主和地方官员们,才不惜以伤害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身心健康为代价,选择了有些肮脏的而不是干净的“循环经济”。

当然,发展风电产业而伤害环境,不能简单地与走私象牙或滥捕鲨鱼类比,既然叫循环经济,本质上还是讲买卖、讲成本的经济行为。能不能做到“既做买卖又零伤害、少伤害”呢?美国的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讲过:“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现在的困局恰恰是,污染环境的成本远比保护环境的成本低得多。要在“伤害”和“买卖”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必须将环境优劣作为可以计价核算的、可以进入市场买卖的商品,并且因为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且难以修复,应该作为最昂贵的商品来计入发展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支付得起昂贵的环境成本的买卖,才可能是干净的、可以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转载自《南方》)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海岛风力
走进风力发电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你会测量风力吗
如何选择风力发电机组的CMS系统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