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

2015-05-30 10:48尹凝瑶
农家书屋 2015年1期
关键词:剃头匠剃刀剃头

尹凝瑶

2014年10月31日9时20分,被尊称为“理发泰斗”“老北京活化石”的靖奎老人去世,享年101岁。民国2年出生的他,经历过朝代的更替、制度的更迭、人事的更换,看尽一个世纪的纵横变化,为祖国过完第65个生日后,赶着10月的尾巴安静地离开了。

洒脱的老者

靖奎出生于1913年,17岁那年,从顺义农村进了北京城。本是一心想当个账房先生,最终却入了理发行。

关于靖奎究竟师从何人,又是如何在剃头师傅的圈子里闯出名堂,如今连家人们都很难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一段辉煌岁月。在他的剃刀下,主顾有梅兰芳、尚小云这样的艺术大师,也有傅作义、马占山这样的高级官员,收的钱资从银元到金圆券。老爷子的手艺在四九城口口相传。

“地安门和清华大学附近,各有一间店面,手下小20个伙计。”大女儿靖秀芬还记得,如今地安门那家火爆的栗子店斜后身,曾有一座二层小楼就属于自家,一层门店、二层住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年,公私合营的浪潮开始,靖奎的门店被收归国有,但他并不愿在其中任职。从那以后,靖奎回归了这行最初的状态,每日骑着一辆26自行车穿梭于街巷之间。一个黑色人造革皮包里装上推子、剃刀这些吃饭的家伙什儿,一手抽动招揽生意用的“唤头”,两块铁皮当啷作响。这声音于各家各户再熟悉不过,剃头师傅来了!

靖奎人生的第二个“高潮”来的则有些晚,已是2005年,电影《剃头匠》里他本色出演,有人评价“片子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影片在第14届法国维苏尔电影节一举获得最佳故事影片奖、评审团特别奖、亚洲心动奖和中学生最喜欢影片奖4项大奖。

2011年,东北人张德禄三次登门,终于成为靖奎的关门弟子。按照老理儿,他带着4样水果登门奉茶,而老爷子也最后一次享受了磕头礼成的待遇。张德禄的印象里,那之后,靖奎极少再为人理发,“师傅也清楚,岁数大了,手上的把握没以前大了。”

在老辈人口中,靖奎最精湛的恰是刀功。张德禄就此特意向靖奎讨教过,师傅一番比划,诀窍无非在手势和力道上。如今,在张德禄自己的两家发廊,还保留着刮脸这项服务。“可惜都得我自己上,现在的小孩哪会这些。”

在靖奎的一个记事本上,详细记录了每位老主顾的理发周期,一个月过后他基本都会准时登门。至于收费标准,全凭意愿,只是个象征。

“最开始我们也不拦着,他自己觉得高兴啊。”二女婿卢洪军说,靖奎骑车爱“玩儿飘”,摔了两次后就换成了三轮。直到骑着三轮车,老爷子又摔了一次,家人才开始逐渐限制他外出的次数。

相比外人,亲属们没有更多“享受”过靖奎的手艺,但一些重要的时刻他并未错过。外孙李根的胎毛由他亲手剃掉,第二次则是在高中,追求个性的李根想要剃个老派的光头,就在自家院子里,姥爷露了手艺。“剃的是真快,就是把我痱子也刮破了,真疼!”

靖奎在最后的20年里送走了400多位孤独的老人,这群老人中有的豁达乐观,有的谈笑风生,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已是弥留……而靖老始终保持一颗甘于平凡的心,过着“落地”的生活,做着“刀尖儿对心尖儿”的工作,秉持着“少摊事儿”的理念,郑重地把相伴多年的老主顾们干干净净地送走后,自己也精精干干地离开。

糊口的手艺

“九佬十八匠”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是能工巧匠的俗称。“佬”是指成年男子,有人曾作过考证,“九佬”指的是阄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一直以来,这些民间手艺人靠为乡民服务谋生。

与靖奎老人的名声在外不同,在乡下,剃头匠是最常见的养家手艺。30年前的乡村,没有固定的理发店,乡亲们理发的活计,是由走村串乡的剃头匠来做的。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挑着担子,担子的一头是一个铁皮炉子,温着热水;另一头是木制的屉凳——既是顾客落座的凳子,又是放置工具的箱子,上小下大,一般分为四层,每层一个小抽屉,一层放梳子,二层放刀剪推子,三层放香皂洋碱,四层放围布。扁担头还拴着一条白毛巾,挂着长条形的磨刀布。

剃头匠一般选择农闲的时节进村,在村口的打麦场上放下担子,摆好工具,吆喝一声“剃头喽~~”,需要理发的乡亲们便陆续凑过来。剃头匠自己裹上围裙,把一条毛巾搭在肩膀上,取出剃刀,在磨刀布上反复地磨。农村人理发不讲究什么造型,老人剃光头,青年孩子全剃“小平头”。别小看裤管沾着泥浆貌不惊人的乡村剃头匠,洗头、剃头、修面、掏耳、推拿等手艺是样样精通。

洗头时,剃头匠让顾客低头面对一盆热水,先浇湿头发,再抹上肥皂,然后开始抓搔头皮。时而单手慢挠,似行云流水;时而双手急搓,如雨打芭蕉。轻重尽随人意,张弛自有主张。洗完头,顾客已神清气爽,倦意全无。

接着是剃头。这道工序最为讲究,传统剃头分为三遍方能完成。第一遍是顺剃,左手按在头上,拇指将头皮微微往上撑,意在让皮肤绷紧,右手拿刀轻轻往下刮,重在一气呵成的畅快;横剃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最考刀法的一道工序,这一工序以“削”为主,走斜刀,力度和角度都需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力道不足,刀刃只能飘过发丝,力道稍过或者是角度稍偏,锋利的刀片瞬间就会削掉头皮;倒剃是第三道工序,对着发根生长的方向“逆向行驶”,清理掉牢牢贴在头皮上的头发。至此,剃头的三道工序才算真正完成。剃头匠边剃边和周围的人拉家常,超锋利的剃刀在他手上运用自如,绝无丝毫差错。

修面更是剃头匠的拿手绝活。先用热毛巾给顾客敷面,让毛孔个个张开,再用小刷蘸上肥皂沫细细涂抹在顾客胡须上,右手悬腕执刀,拇指紧贴刀面,食指、中指勾住刀柄,无名指、小指顶住刀把。将剃头刀在荡刀皮上荡几下,左手绷紧顾客面皮,剃刀所到之处,须毛纷纷落下,连眼皮、耳背上的绒毛也不放过。修完面,顾客旧貌新颜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格外精神,正所谓“不让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然后是掏耳,这是细致活儿。剃头匠从管里倒出工具,让顾客耳朵正对亮处。左手轻捏顾客耳廓,双眼专注地盯着耳洞,小心翼翼用挖勺将耳垢挖松,再用绞刀轻轻搅动,然后用镊子将耳垢夹出,最后用耳绒掸去细末。顾客此时歪鼻斜嘴眯眼,面部肌肉微微颤动,那种舒坦的享受难以用语言形容。

猜你喜欢
剃头匠剃刀剃头
丁不剃头
奥卡姆剃刀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
浅海中的模仿大师
—— 剃刀鱼
剃头匠
王者降临试驾北极星剃刀Turbo
剃头匠与红丝头巾
冯剃头
磨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