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的语文教学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2015-05-30 23:28周莉莉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文本

周莉莉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不少语文课堂一改过去沉闷的“满堂灌”“满堂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样的课堂形态下,学生“动”了起来,气氛“活”了起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形态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在很多张扬“学生主体性”的课堂里,因为学生成为了“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就甘居幕后,甚至对课堂只是提几个问题启发一下,然后听之任之,袖手旁观。教师也由原来的“主宰者”成为了“旁观者”,根本不顾及学生的探究方向、探究方式、探究结果。难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要以教师的“地位缺失”为代价的么?那样的语文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什么作用呢?新課程提倡“学生主体”,但教师不能因此就可以“不作为”;相反,新课程更需要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热情参与到教材选择、文本对话、课堂设计、师生对话中。因为只有充满主体意识、独立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给予学生以“主体”地位。

一、文本对话中,教师应该有主体意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教材是教师用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工具。作为工具,它是被我们利用,而不是用来膜拜的。对于教材,教师要有自主精神和否定意识,不仅要能发现教材文本的优劣,对已经选用的文本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学会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小学必背的篇目中,除了推荐部分外,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自己补充。课外读物也基本上只推荐了有限的内容,大量的还需要教师自己去选择。如果教师没有自主意识,没有选择的能力,怎么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教师还要用自己独特的心灵和文本对话,如果唯教参是用,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那么一定无法和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没有自己的见识就无法判别学生的方法是否合理,学生的理解是否有价值。只有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有创新的意识,才能造就自己独特的人格力量,才能和学生形成真正的对话,使双方达到心灵共鸣,才能激发出彼此的探究激情,才能使教材真正展现出它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发挥主体性

虽然目前有大量的教学参考、备课资料、教案集锦等东西可以供我们借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因为学生不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同,靠照搬某种现成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优势,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地选取能够适应教学需要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有教师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创造出生动而有激情的课堂。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严谨地组织教学过程,大胆地选取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等等,都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教师进行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三、师生对话中,教师要有主体精神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材和教师的功能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的。但是,这种服务不是以丧失自我独立地位为代价的。只有人格独立的主体之间才有对话,任何从属、迎合的交流都不是真正的对话。师生只有在彼此的和谐共存中,才能促成主体之间的共同成长,才能共同建构新的知识能力和精神情感。

面对文本,教师也有自己独立的阅读尊严,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种尊严不仅表现在文本的理解上,也表现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结论,另一方面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很多课堂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误读、异读甚至歪读不作确切评价和及时纠正,还沾沾自喜于学生的“积极思考、热闹发言”。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方式和学生对话,激发学生的思维。毕竟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如果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放弃自己的地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曲意迎合、盲目鼓励,那教师有何作用?

而且,作为对话独立的角色,教师不光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究的学习者、创新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学习的魅力,看到探究的激情,看到创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就是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主体,学生不是屈从教师,教师也不是迎合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话的价值。

语文教学是极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行为,只有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发扬教师的主体精神,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