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道路与园林景观的搭配

2015-05-30 21:30营清俊葛鑫
信息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搭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

营清俊 葛鑫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繁荣,我国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卓越风采,绿色与生命是构建21世纪文明城市的标志,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相比较于公园及小区园林景观来讲,城市道路景观属于一种动态的景观,其是运动中的行人作为景观的主要观赏主体,所以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上需要充分的展现出景观的动态特点,从而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处于这种环境下时有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基于此,本文就现代城市道路与园林景观的搭配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搭配

引言

城市道路是构建城市的骨架;而园林绿化景观可以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城市道路和园林的绿化结合,不仅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城市绿化覆盖率,而且也可起到改善城市小气候,愉悦行人心情的作用,降低事故发生率。

本文就城市道路和园林的绿化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一、城市道路等级的分类

(一)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二)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三)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四)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二、城市道路绿化自然式植物景观的原则

(一)尊重植物自身生態习性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草木、藤木等形态特征之分,更有喜阴喜阳、耐水耐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自然式植物群落配置在设计之初,应根据栽植的小环境、小气候、小区域地理条件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生理特性。

在一个城市大环境中,有的地方有水系,有的地方直接是人为建筑物及道路,有的地方是复杂的建筑群中综合性地域环境,生长环境条件各有不同。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植物配置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相互间的生长速度、病虫害、观赏性、阴阳性、影响力、树种间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抗逆性、耐湿耐旱性、整体功能性发挥等要素,灵活、巧妙、有机地把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城市道路、建筑群、城市特色、人文文化等的建设中,使之能够在设计时保持植物群落的结构稳定。

(二)变化与统一原则

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变化是植物之间不同品种、不同物种、不同类别、不同花色、不同叶色、不同形状、不同造型等。统一是在造景、植物配置与整体上的统一,变化是在统一的基础上有规律变化,是局部的,有前提限制的。只有统一的植物配置容易使整体单调乏味、单板,而变化太多,则使整体杂乱无章、缺乏秩序。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造景是园林设计的艺术,要精心、要规划、要人为造出自然景色来,要与城市建设和规划统一,才能真正达到造景绿化的目的,使城市道路绿地自然式植物造景的原则有效地体现在城市整体规划中。

(三)点线面结合

根据城市道路景观造景全面绿化的现状,主要对城市建设整体重点道路主次轴线、重要节点、主要道路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不同区域需要在植物配置方面进行不同形式绿化,增加必要景观休息设施,真正做到全面绿化、局部美化、重点亮化,落实点线面的结合。

(四)便于管理,便于养护,便于修剪

城市造景的养护十分重要,但在造景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园林管理的方便性,时间久了就会杂乱无章。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多都是用机械化养护,所以在植物造景建设中一定要便于修剪、养护、管理。

三、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城市道路景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在发展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道路绿化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首先城市道路“重车不重人”。指的是部分城市为缓解繁忙路段交通压力,以压缩挤占人行通道的方式,将步行车道改造为机动车道,行人在同行时,不得不计人机动车道,增加了城市道路行驶的危险系数;大多数城市的机动车道与人性通道之间缺乏必要的隔离设施,也增添了步行的危险性。其次城市绿化缺乏“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基调,所谓“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观念指的是以人类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尊重人的需求。

(二)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城市道路绿化以灌加乔或乔加草的结构形式出现,复层结构的群落种植由于护养费用高而尚未被大多数城市接受,运用范围相对狭窄。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化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景观单调、雷同,缺乏城市特色,由于种类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引发的后果是否严峻。

四、城市道路与园林景观的搭配

(一)中间绿化带

中间绿化带位于城市道路工程中央,与超车道相邻,它在所有绿带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起到防弦光的生态功能,因为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可合理配置灌木、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此外中央绿带还是体现一条道路景观特点的重要空间。中间绿化带以双向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因此中问绿带应有两个观赏面。中间绿带主要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主景植物一般由大灌木、乔灌组团构成,每主景之间的差异通过配置形式(遵循美学原则)、植物种类来体现。这就要求园林景观工作者须熟悉每种植物的形态、特性及其相搭配后的生长状态等,才能确保达到预期的园林效果。

(二)侧分隔绿带

侧绿带位于主车道两侧。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但侧绿带不同于中间绿带。因为它位于均速道旁,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相对于中央绿带比较小。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当绿化带超过4m时,宜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复层混交,扩大生态绿化的面积,但同时要有效的注意其低错落,注意避免生成一堵绿墙,不利于城市污染空气的扩散。从城市道路的车道起向外由低到高呈梯状,有效的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在城市道路工程侧分隔绿带复层植物配置里,上层乔木在纵立面上通过不同乔木强调林冠线的错落变化,形成城市道路工程绿化带不断变化的景观特点,但城市道路工程绿化中的树种无需太复杂,选高低不同的乔木搭配可丰富立面;中下层植物配置则可丰富些,通过不同花色、叶色灌木配置组合到一起,但注意城市道路工程灌木生长速度之间的互相影响,其中上层乔木作为主景应选择形体较美的乔木为主景

(三)红线绿化带

红线绿化带位于道路外侧,与外部环境接壤,靠内紧挨着人行道,因此绿化带与自行车道人行道或为观赏视点。行人与自行车移动速度相对于汽车慢很多。当红线绿带大于4m时,同侧绿带相似,灌、乔、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大于10m时,植物配置结构可分解为背景林、前景林,背景林主要由常绿乔木构成,前景林主要由可开花观乔木或灌木构成,背景林强调混交林,突出生态效益,前景林的植物景观则随人行视觉变化的,100m标准段可有3-4个配置变化,有效的丰富形式的视觉感受。

(四)合理利用优势,充分发掘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位的城市气候差异较大。此外,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性质也各不同,因此,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要符合城市的具体特征,才能更好地彰顯城市个性。比如,目前好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福州的榕树、北京的国槐、上海的白玉兰,不仅可以浓郁地方特色,使外地人充分了解城市特色,也可以使当地居民在外出过程中倍感亲切。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与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可将它们有机结合,这样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利于增加城市资料利用率,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硕.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陈观贵,吴春程,吴陈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原则与实施要点[J].城市建筑,2013,20:185.

猜你喜欢
搭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教材之我见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动词open的搭配研究
“反而”的语义韵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