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孟佳琳
摘 要 正确认识大学生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和基础。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重视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发展动力,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评价机制建设,从而确立和发挥在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大学生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主体作用
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重视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发展动力。
一、大学生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在教育实施中发挥主体作用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以党团组织、社团活动、日常管理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更要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大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为路径,即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教育。这一教育过程,既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选择、内化、整合并指导自身学习、生活的过程,也是教育环境影响大学生主动进行思想修养和锻炼的过程。
(二)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
大学生不仅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而且在教育的价值评价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大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源泉,大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大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程度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评价标准。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树立正确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以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为主导,又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他们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是否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不断研究、确认和凸显大学生主体,牢固树立大学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的观念,注重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自身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互相理解、彼此沟通和教育合作。强调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是否认或忽视教育者的责任,而是要求努力构建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理论引导、情感和行为疏导活动基础上,充分发挥传递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组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主体功能。
(二)注重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在既有的社会关系中通过实践进行的。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着眼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质量,通过探究大学生置身其中的现实社会关系和发展需要,引导大学生在创造生活、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体的特点,从物质利益、获取知识、追求真理和政治参与等维度,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体验、分享、感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增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评价机制建设
开展主体评价机制建设,需要明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理念、工作队伍、工作措施、工作效果等指标体系,把大学生主体纳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与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中,针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政治素质、学风、班风等方面的活动与成效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并在测评的基础上制定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的实施细则,为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评价机制建设,要研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结构优化、覆盖全面、管理科学、职责明确、关系协调、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分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的状况;同时还要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的素质、类型、活动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主体培育的具体措施。
三、结论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授课、入学教育、就业指导、奖助学金发放、心理咨询、医疗保险服务等内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创新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培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根本途径。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既有利于明确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有利于充分发掘受教育者的主体潜能,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排房.学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
[2]付耀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杨威.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4]刘书林,高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及其主客体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