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典舞讲究“形神统一”,训练内在神韵最好的方法就是训练呼吸。本文通过单一“提沉”动作、手位和手臂连接动作、软开度和技巧、舞蹈组合表演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对舞蹈能力欠缺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步骤的、有细致要求的呼吸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呼吸方法,能自如地将呼吸贯穿于动作始终,真正掌握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呼吸方法;形神统一
0 引言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有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是舞蹈学习的必修课之一。在中国古典舞中,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路线都可称之为“形”;一切内涵的气蕴、呼吸、意念、神采都可称之为“神”或“韵”。作为舞蹈艺术来说,他们应该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才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学生外在的“形”,而忽略了内在“神韵”的训练。
其实,训练内在神韵最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训练呼吸。这里所说的呼吸与生活中自然状态的呼吸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是人类器官的呼和吸;不同点:前者是用意念去控制呼吸,呼吸与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大家都知道,呼吸是内在的,无形的,不像外在的动作,老师可以手把手地指导纠正,而呼吸的训练只能靠学生自己理解,自己去感受。笔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来自普通的初中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舞蹈学习的经历,舞感和舞蹈能力都很欠缺。要想让她们学好古典舞,掌握科学合理的呼吸方法,如果只是告诉她们呼吸很重要,只是笼统地要求动作中要有呼吸,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典舞呼吸的资料发现,多数只是论述呼吸在古典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或是泛泛地谈呼吸在舞蹈中的运用,至于怎样系统的,有步骤的,有细致要求的呼吸训练的文献、教材基本没有。以上这些原因都加大了呼吸训练的难度。
笔者从事舞蹈教学二十多年,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古典舞教學中呼吸的训练步骤与方法,下面加以系统论述:
1 单一“提沉”的训练
“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是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力元素,这些元素是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体现的。“提”相当于吸气,“沉”相当于呼气,“提沉”是这些动力元素的基础,是要贯穿于一切动作始终的,所以单一“提沉”动作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单一动作的练习,可以避免学生受其他动作的干扰,一心一意把基础打牢,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一定要在示范动作、语言提示、节奏变化等方面下功夫。
1.1 示范动作的到位
教师在新授舞蹈动作之前、之中、之后的示范表演是非常重要的。新授动作之前,情绪饱满、动作到位的示范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动作有一个直观、整体、准确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让我们发现,当学生看着老师完美的表演时,会由衷地对老师产生崇拜和喜爱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很关键的,对老师的崇拜和喜爱很有可能会成为学生喜爱这门课和学好这门课的理由。“提沉”的示范还不同于其他动作的示范,气息是无形的,所以教师要更注重第一拍的吸气或呼气,以及最后半拍气息延伸的表现,不能过于外在夸张,也不能幅度过小让学生感受不到;还有就是身体、眼神与气息的完美配合,要让学生清晰地感觉到身体和眼神都由气之力带动,没有停滞,非常流畅地在身体从放松微弯到自然直立,眼皮从微松到张开放伸之间逐渐变化。
新授动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反复示范标准动作,这时的示范应该是分段的,有针对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好让学生将每一个动作细节吃透。当新动作教完,学生练习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应该再一次的完整示范,直到这时候学生才能真正看到动作的内涵和气息的运走,也才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老师的动作越靠越近。
1.2 语言提示的准确
舞蹈动作的学习虽然是肢体的模仿,但在教授时只注重肢体的示范是不够的,特别是训练无形的呼吸时,语言的准确提示显得尤为重要,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提沉”时,应有这样详细、精准的提示:“沉”时,在后背自然垂直的坐姿上,通过鼻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体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之沉气徐徐放松;“提”时,在“沉”的基础上用鼻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应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也由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在教学中,就算示范动作做得再好,如果语言提示比较含糊,大部分学生会找不到感觉,出现憋气、动作僵硬、发力点不对、气息没有延伸等问题,要经过长时间的纠正和训练,学生才能慢慢理解改正过来。但如果能结合示范动作将语言提示到如此精准,大部分学生会立刻找到感觉,把动作做对,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3 不同节奏类型的训练
我国学者对呼吸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发现呼吸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有长短、缓急、轻重、动静之分,不同种类的呼吸又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绪。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这几种节奏的“提沉”训练: (1)慢吸慢呼:八拍吸气八拍呼气,或者四拍吸气四拍呼气,特别注意气息“慢而不断”。(2)快吸快呼:一拍吸气一拍呼气,注意呼吸“快而不乱”,身体的起伏也一定要由气息带动。(3)慢吸快呼:三拍吸气一拍呼气,或者最后半拍再呼气。(4)快吸慢呼:一拍吸气三拍呼气,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偷气”,是舞蹈表演中经常需要的。这四种节奏可以衔接在一起练习,只有在多变的节奏处理中才能表现身体的韵律感,同时眼睛的“聚、放、收、延”都能得以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力元素,都离不开“提沉”,以“提沉”为基础的“冲、靠、含、腆、移、旁提”,一旦贯穿于古典舞动作之中,也就可以说初步掌握了古典舞“形、神”走向统一的诀窍。
2 手位和手臂连接动作的呼吸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手位是: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连接这些手位的手臂动作又有:撩掌、切掌、摊掌、掏掌、穿掌、盘手、晃手、云手、摇臂等。这些手位和手臂的连接动作是掌握中国古典舞外形的基础,在学习基础动作时,如果能加入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就能早日达到“形神统一”的要求。
2.1 固定手位造型的呼吸训练
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做双山膀这个手位造型时,会要求学生身体挺拔,手臂圆弧状尽量伸长。这时有些学生为了身体的挺拔,会出现憋气,身体僵硬的情况,老师就要及时纠正她的呼吸,让静止在胸腔的气息往头上顶;有的学生手臂伸不长,有的就算伸长了也没有延伸感,这还是与气息有关。延伸是什么?其实并不是说伸直手臂就是延伸,而是要由体内发出的气息不断地向外扩张、外延,用经过训练的呼吸去延续、伸展,气断则延伸断。做其他手位动作也一样,气息一定要向头顶、肢体的末端不断延长,这样才能做到挺而不僵,动作有延伸感。
2.2 起范和亮相时的呼吸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律是先“沉”然后“提”,也就是说吸气之前必然要先呼气,所以起范时预备拍最后一拍先呼气,然后第一拍开始吸气;亮相时的呼吸规律与起范类似,亮相前呼气,亮相时吸气。例如,我们在教学生,从双手兰花掌背于身后的准备动作,到双山膀的手位时,就要要求学生预备拍最后一拍先呼气,然后第一拍吸气双手向上撩起至平肩位,亮相前呼气,亮相时快速吸气,并保持气息向肢体末端延长。
2.3 手臂连接舞姿的呼吸训练
手位是一个个固定的造型,连接这些造型的就是手臂的连接动作。以托按掌手位变化到顺风旗手位为例,中间就经过了手臂的连接动作:切掌、摊掌和撩掌,最后还有亮相。在手臂连接舞姿的过程中,手臂的开合、上下的摆动应该遵循“开吸合呼、上吸下呼”的规律。例如,在教学生从托按掌到顺风旗时,我们应该明确要求:托掌的手向下切,双手合在胸前变成摊掌时应该呼气,双手打开向上撩掌时应该吸气,亮相前呼气,亮相时快速吸气,并保持气息的延长。当然,眼神与动作、气息的配合也要重点强调。
在手位和手臂连接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呼吸讲解到如此细致,能让学生理解呼吸规律并熟练掌握,将之形成自己的一种肌肉记忆,并在加上脚位和步伐一起练习时,也能够自如地运用,那么“形神统一”就不是难事了。
3 軟开度和技巧的呼吸训练
学习舞蹈应具备一定的身体能力和素质,如柔韧、力量、速度、灵活、耐力等,在训练学生这方面能力时,呼吸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做压腿组合时,慢压慢起,要求学生的气息是慢呼慢吸;快压快起,气息是快呼快吸。压腿时,呼气使气息下沉,整个身体贴紧腿部;起身时,吸气使后背拉直,气息向头顶、四肢延伸。在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中,运用呼吸会给予基本功生命、灵性与美感,呼吸会让刻板的动作有表现力和延伸感,并且能消除疲劳感,使动作得到进一步的丰满与升华。再如弹跳的训练,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训练,在方法上要求舞者用力较轻,发力集中,从而体现出一种飘逸中不失力度的感觉。弹跳动作在技术技巧方面要体现出刚、脆、寸、韧等特点,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合理、均匀的快呼快吸是关键:跳跃时快速完成吸气,落地时快速完成呼气,这样快节奏的呼吸做出来的动作就会显得轻快、自如、顺畅。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把注意力全放在弹跳上,出现呼吸不均匀、无规律、憋气等现象,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气血循环,从而在做动作时四肢僵硬,协调紊乱,动作质量降低,美感缺乏。又如翻身的训练,翻身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技巧形式,是一种较难完成的动作,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仰、俯、拧和旁提的形态都一直贯穿其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翻身前屏气,屏气是气息暂时的停顿,使气息稳定,帮助人体收紧,这样可以加强动作的稳定性,翻身时根据动作的快慢、力量的大小,相应完成一次“吸”和“呼”的过程。翻身过程中,呼吸直接影响着动作发力的强弱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动作的重要因素。
在软开度和技巧训练中,如果只有机械化的动作,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涟漪。我们常说:“形未到,神先到”,“形止而神不止”,即使是完成高难度的动作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基本功的每一个细节开始,培养学生的呼吸韵律,将细腻的东西注入其中,从而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力与形合”,形成“心、意、气、力、形”的五位一体化状态。
4 舞蹈组合表演的呼吸训练
舞蹈组合是依据音乐性格、动作性格、情绪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做的综合性组合,教学中以此达到基础训练走向综合表现的最终目的。舞蹈组合表演时,呼吸要与动作的开合、上下、起止、力度的强弱相一致,我们应该要求学生遵循这样的呼吸规律:开要吸,含要呼;上要吸,下要呼;起要吸,止要呼;以及由力度变化所产生的慢吸快呼,或快吸慢呼等不同的节奏调整。舞蹈语汇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也是由呼吸控制的,“力”通过呼吸来展示,呼吸又顺“力”而来。例如,教授学生表演综合性的双晃手组合时:刚开始,晃手幅度小、速度慢,力量弱,要求气息舒缓有序,呼吸如丝,有控制地连绵延长,行如流水,轻松自如。随着动作幅度加大,“满、赶、闪”节奏的加强,舞步的变化加快,用力加大,要求气息力量强,幅度大,时间短,比较饱满地在身体中短时间有力地控制和运用。
除了动作之外,最重要的是情绪,表情是情绪最直接的体现,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表情呢?其实表情也需要恰当的呼吸来连接转换,呼吸恰当,情到深处,表情即如泉涌顺势而发,如果呼吸不顺畅或不恰当,很可能会导致表情不自然,甚至直接影响情感的延伸和动作的美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钱宝森指出:“惊者上提,气者沉”,说明了呼吸与动作表现情感的关系。例如,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提示:悲伤时,气是长吸短呼;欢快时,气是快吸快呼;愤怒时,气是短吸长呼等等。
舞蹈组合表演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根据舞蹈的情绪、动作、音乐等因素来调整呼吸的节奏、力度,用呼吸来引导情感的表现,让呼吸成为一根无形的线,将动作、节奏、韵律、感情连接起来,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
5 结论
通过科学合理的专业呼吸训练,久而久之,相信学生自然会产生对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自我理解与自身体验,在各种动作和情绪中产生不同劲力的变化,进而在舞蹈中顺应力的变化而改变呼吸的节奏,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科学地运用呼吸,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舞蹈与呼吸的关系,真正掌握中国古典舞“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2] 郜大琨,张勇,韩国越.中国古典舞基训[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
[3] 李曼曼.呼吸在古典舞基训中的作用[J].美术研究教育,2010(03).
[4] 毕丽萍.身韵元素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9(06).
[5] 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金岚(1975—),女,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