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锋 李志 秦秀红 李贺芝 马晓卿 苏倩倩
摘 要:目的:基于“岗位胜任能力”高职护理专业实施系统课程体系整合,比较整合课程体系前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差异,同时进行工学交替,课程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实现同步,以期为高职护理专业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实践意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机抽出38名学生进入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班,研究其课改后岗位胜任能力情况。结果:教改班学生在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所需时间、适应医院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所需时间、能较好地进行护患沟通、熟悉某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根据疾病知识为患者做健康宣教5个方面较普通教学班有较大的提高。结论: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作为新生事物,虽然存在不足,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仍然受到肯定,能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岗位胜任能力;高职;护理专业;系统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29-01
为了改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这一现象,我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人的整体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緊密围绕现代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及护理专业特点将原有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相整合,突出整体性,培养学生整体的思维方式,同时避免内容重复、分散,学生易遗忘及思维片面等问题。同时在各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工学交替,探索课程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实现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院护理系2013级38人,为教学改革研究对象,其中普招生26人,对口升学12人。
(二)方法
1、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生理学、病理学、用药护理学等传统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与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有机重组,开发了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包括2门医学基础:基础医学总论和疾病学概论,10门基础医学与护理融合的系统课程-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12门一体化融合课程是培养改革班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核心课程。
2、按系统开展工学交替
在系统课程中实施工学交替。即在每个系统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入各大医院的科室进行临床实践1-2周。
3、建立工学交替阶段的教学反馈机制
工学交替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操作技能、学习和工作态度、护理病历书写及汇报、日记、见习手册等)和总结性评价(出科考核)组成。在学评教方面,一个系统的工学交替结束后,向学生发放《护理专业改革班学生系统见习评价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及工学交替基地的教学人文环境。并召开组长会议及学生会议,访谈了解工学交替情况。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督促临床不断提高带教效果。
二、结果
通过我们得调查问卷得知:护理专业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项目化教学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使学生在更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适应医院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较好地进行护患沟通、熟悉科室的专科护理操作、更早根据疾病知识为患者做健康宣教等,非常值得全面推广。
三、讨论
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我国的高职护理院校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目前的高职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课程都作为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为此明确统一教学改革思路,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1】,打破原来教学体例,实行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质疑,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获得【2】。我院护理专业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通过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非常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孙勤,梁志等.临床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69-871
[2]李惠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