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东西 艺冠中国

2015-05-30 19:00七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赵无极吴冠中朱德

七子

Wu Guanzhong, a world-renowned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er,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Zhao Wuji and Zhu Dequn. He came back to China after several years study in France and widely recognized as a founder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留法三剑客”中,吴冠中实在是一个“异类”。赵无极和朱德群从最初的游学巴黎到最终定居法国,走的是一条国际路线。而吴冠中却只有短短几年的留学经历,而后便回到中国,一辈子都是实打实的中国画家。

无心插柳

三人中吴冠中年龄最大,却是赵无极与朱德群的师弟。因为家境不好,他其实是走了一点弯路才拐回到绘画的正途上。

1919年,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也有书念,但在艺术、收藏方面毫无家学。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无锡师范学校;完成三年师范初中,接着入读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其实在大多数人看来,师范、理工、实业才是正途,而在他的成长期,也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画家,他所有的努力刻苦,都与艺术毫不沾边。多年以后,成为大画家的吴冠中追忆往事,最感谢的一个人便是朱德群,只因为朱德群的一句话,吴冠中才阴差阳错地进了艺术的大门。

当时,吴冠中结识了同在杭州读书的朱德群。得知朱德群是学画画的,吴冠中便说了一句“我也喜欢画画”。其实,有几个少年不曾喜欢过画画呢?对图画的认识本来就是人幼年时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然而,热爱绘画的朱德群自然认为艺术是这世上最好的行当,于是建议吴冠中放弃电机专业,并带他去参观杭州艺专。吴冠中在自传《我负丹青》中这样形容那次参观给他带来的人生巨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

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

就这样,吴冠中扑向了艺术、扑向了美、扑向了杭州艺专。吴冠中1936年入校,兼习中国画与水彩画,后来却成了一个摇摆不定的学生。他在本科阶段先是师从常书鸿和关良学习油画;后转学中国画,成了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不少历代绘画精品;但随后发现自己仍迷恋油画色彩,于是又转回了油画系。吴冠中摇摆不定、左右为难的“后果”就是在油画和国画上都成为了一代宗师。

彼时,凡是接触过西画的都想亲自去巴黎走一走、看一看,吴冠中当然也不例外。学习法语几乎成了当时艺术生的第二专业。1946年,吴冠中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得偿所愿,赴法留学。

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吴冠中与赵无极、熊秉明两位同学就是否归国产生分歧。最终只有吴冠中一人只身回国。

后来的经历就与大多数学者艺术家相似了:回国进入大学做老师、经历“文革”、重新出道。

而与大多数学者艺术家不同的是,后来吴冠中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在国内外都很火。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敢言、他的勇气、他不同于流俗的民国知识分子的气质。

水陆兼程

与赵无极、朱德群这两位抽象油画大师不同,吴冠中的中国“本土化”色彩更加明显,并且在油画和国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画油画,但内容和韵味是东方的;他画中国画,但形式和诉求又是西方的。法国的经历、中国的生活,双重的气质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融合中西的艺术大师。

吴冠中本人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时曾说:“我曾将油画和水墨比之陆路和水路,我是水陆兼程者。兼程当然比单程辛苦,但兼程较易克服单程者所遇山穷水尽的困惑。这其实也是继承与吸取外来的关系问题。作者有国籍,作品却无国籍之限,因人情与审美最终是相通的,隔膜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现象。”而他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段水陆兼程的道路。

50至70年代,吴冠中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探索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力图把欧洲古典油画色彩的丰富性、塑造的细腻性以及油画作品的直观性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和中国文化精神相结合,并且从70年代逐渐开始了中国画的创作,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感融入中国画之中,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除了早年在法国求学的几年,吴冠中的一生几乎都在中国度过,然而他的艺术理念却超前于当时的中国画坛。无论油画还是水墨画,尽管其作品大部分描绘中国江南的风景,却都透着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美感与精神气质。抽象的线条,形式化的点、线、面,大胆的构图……既有传统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也有西方现代精神的视觉冲击。

吴冠中不仅是一位绘画大家,同时还是一位理论大家。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发表的《绘画的形式美》一文,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引起轰动,至今仍被业内外人士津津乐道;他的“笔墨等于零”理论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探讨、争论,至今仍未休止;他关于艺术品创作、风格等等方面的宏论小文,皆成为画坛最热衷的论题与引论……由于生性耿介、敢想敢言,吴冠中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自己树立起一块“品牌”,而他本人也成了中国艺术界的一个话题。

文人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赵无极和朱德群是更加纯粹的艺术家。他们画画,且只关注绘画本身。而吴冠中不仅画画,还写文,还发言,还骂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气质,更像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知识分子。

身为中国画坛的精神领袖,他炮轰各级美协和画院“养了一群不下蛋的鸡”,美协、画院的活动搞得“就跟妓院一样”;身为一个中国画家,他说“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中国的美术还不如非洲”。如此“叛逆”的精神难免让人想起并不遥远却日渐陌生的“民国范儿”。的确,吴冠中正是继承了民国时期文人艺术家的独立精神,这种霸气侧漏的豪气与勇气在当代中国恐怕再难见到。

人生难事,除了勇气,还有责任。吴冠中晚年大红大紫,作品的市场价位一路攀升,但他仍不改本色,“利益”二字在他的字典中应该是排在很靠后的位置。1991年,吴冠中一次性烧掉了自己的数百幅藏画,原因只有一个:不满意。他不满意自己的这些作品,为避免今后流传于世,干脆由自己烧毁。当时,吴冠中作品的市场走势已经非常好,国内收藏市场也正值风生水起,但吴冠中丝毫不为利益所动,该烧就烧,这一“壮举”后来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行动。要知道,正是在这一年,吴冠中刚刚获得了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法国文艺最高勋位;而此前三年,香港艺术中心刚刚为吴冠中举办了“吴冠中回顾展”,展出的100余幅作品在40分钟内就被人买光。足见这数百幅画作是何等豪华的大房子。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他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200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在经历了战乱、“文革”之后,吴冠中终于走向了艺术的巅峰。

吴冠中曾道:“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

猜你喜欢
赵无极吴冠中朱德
吴冠中的点线面
论赵无极作品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不必要花的钱
濠河边长大的旅法艺术家——赵无极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赵无极 《21.04.59》:墨龙腾天 甲骨巨献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赵无极版画展登陆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