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下自动化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30 17:55初红霞谢忠玉赵莉莉王希凤宋起超聂相举于浩洋张鹏
大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

初红霞 谢忠玉 赵莉莉 王希凤 宋起超 聂相举 于浩洋 张鹏

[摘 要]传统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相关专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学校的学科建设也会获得有力的支撑条件,学科和办学特色也会更加鲜明,而学校也会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地方经济的双赢。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教学模式 核心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42-0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学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我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之一。联盟各成员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行业,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支撑。

一、当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密切与社会就业岗位相结合,根据岗位的需求,不断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然而,随着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生源结构的“多元化”,社会需求的日趋丰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当前企业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现有的教学计划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重视实验教学和生产实训,但是,仍存在着部分课程内容不够充分,不足以满足社会对技术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实训内容不够丰富;实训室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待完善;实践教学的模拟性不够强等不足。因此,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下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控制系统的知识与初步设计能力,从事工业自动化及仪表的施工、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根据相关专业的特点和“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学科建设理念,对自动化专业进行“3+0.5+0.5”教学计划的研究与制订,优化整合理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的模拟性,以培养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上手能力快的应用技术性人才。

“3+0.5+0.5”教学模式,是在4年的本科教学中,用3年时间完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用0.5年时间进行综合实训,0.5年时间进行顶岗实习。此种教学模式一方面突出了我们学院以工程实际应用为主旨来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原则,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性。

“3+0.5+0.5”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学科建设型”的课程模式,更加有效地突出了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中“学中干、干中学”的特点,重视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宗旨,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仿工厂的学习环境,在从校园到岗位的循序渐进学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为学生早日进入职业角色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3+0.5+0.5”教学模式下,除了有和理论配套的教学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外,学生还要有1年的有关岗位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时间。在综合实训培养阶段,要以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工厂和车间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扮演“项目负责人和工程师”等有关角色,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顶岗实习培养阶段,将已经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派送到就业企业实习,其他学生可以到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这样就可以为签订协议的学生提供了适应相关工作环境的机会,也可以让没有签订工作的学生更早的熟悉企业工作的相关流程。当学生毕业时,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一名毕业生,更是一名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3+0.5+0.5”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适应当代企业的应用需求。

三、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一)核心技术与课程设置一体化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设置为40学时,同时安排2周的课内实习,让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写、基本应用。而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专业课中也都涉及PLC在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关监控组态的应用、PLC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应用等方面的训练。此外,在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设计,包括选择模块、确定相关产品的技术规格、进行外围设备参数设定及配套程序设计、整体集成、调试与维护等。同时,还可以在西门子自动生产线上完成小型集散控制系统的调度和程序设计。该生产线是学院同西门子公司共建的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室(是融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和分布式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场所)。最后,学生在掌握专业核心技术基础上,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训练,进而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

这种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PLC的核心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不同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技术与教学环境一体化(以可编程控制技术为例)

为实现应用技术大学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进行核心技术与教学环境一体化改革,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环境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拉动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并收到良好效果。作为自动化专业核心技术的可编程序控制技术(PLC),专为该课程服务的有两个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实训室,分别为GE 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和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实训室。GE 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室是由我校与美国通用电气GE智能平台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包括标准的北美GE Fanuc PAC培训系统,伺服驱动与总线控制器,生产线,实训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控制对象。实验室共分基础实验区、专业实验区和综合实训区3个区域。基础实验区,主要完成GE Fanuc PAC基础知识入门、编程训练;专业实验区为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总线系统集成区,主要完成组态工程设计,一维、二维、三维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DCS系统联网控制;综合实训区为工程项目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区,主要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物流和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实训、图像处理、综合训练、毕业设计和科研活动。这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工控机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系统、各种控制系统的调试、应用及运行维护的能力。

(三)核心技术与顶岗实习一体化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聘请一批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实现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运行机制,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人员会从专业的职业岗位现场需求中确定专业核心技术技能,这样做既能保证将行业、企业、职业的重要因素融入学科建设中,还能强化本专业发展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更好地推进了理论、实训、实习、顶岗、就业的一致性,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共同培养学生提供了平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顶岗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加企业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走进市场,了解、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等,熟悉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综合能力,奠定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专业思想。

四、结语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相关专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学校的学科建设也会获得有力的支撑条件,学科和办学特色也会更加鲜明。同时,学校也会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地方经济的双赢。

[ 参 考 文 献 ]

[1] 吕景泉.“核心技术一体化”建设模式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3-6

[2] 李杰,孙娜娜,李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10):104-106.

[3] 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启示[J].清华教育研究,2011(4):98.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