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琰
“吃亏”是什么?一位哲人说得好,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办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现实生活中,许多眼前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会为自己的成功带来巨大的惊喜。中国有一句古语:吃得亏中亏,方得福外福;贪看无边月,失落手中珠。而“吃亏”便是宽容的一种形式。
“吃亏”是一种淡泊。学会吃亏的人,就学会了宽容。懂得吃亏的人,就懂得了快乐。当两府因院墙发生纠纷,各不相让时,张英面对张老夫人前来告状的修书,他并没有以京城官吏的身份来向邻居叶府施压,而是选择了“吃亏”,让老夫人退墙三尺,于是邻居叶府自愧不如,心生敬意,也退墙三尺,便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有时,退一步,让自己在海阔天空中放松,无论是心情还是人情,在看似吃亏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补偿。在有些时候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吃亏是内心淡泊一切的自然流露。
“吃亏”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它是人修身养性的一本“真经”。面对廉颇的一再羞辱与处处针对,蔺相如并没有与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而后自己”的君子之言,于是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美谈,也就有了“将相和”的佳话。如果蔺相如没有选择“吃亏”,那他与廉颇之间的纠纷将无休无止,甚至危及整个赵国。而正是因为蔺相如的“吃亏”,才使廉颇为此折服。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我们应该学会“吃亏”。
“吃亏”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一份宽容,一份坦荡。面对西洋庸医的误诊,已经病入膏肓的梁启超选择了“吃亏”,选择了宽容。为了保护刚刚在旧中国萌芽的“西医”不被扼杀,他不但在报纸上出面为那位西医辩解,而且一再警告家人不准去找那位西医的麻烦。于是,他带着那颗博爱的心以及博大的胸襟走了。但为我们现在生活提供福利的西医被保留了下来。假如梁启超不是选择吃亏,而是与那位西医斗争到底,那西医诊治也就不复存在于今了。乐于吃亏既是一种境界,又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只有确立了这样坚强信念的人,才是获得了永远幸福、永远自由的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最大的修养便是宽容。而“吃亏”便是其中一种。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别让自己在琐事困扰下作茧自缚,更别让自己在无尽痛苦中度过一生。吃亏多一点,宽容多一点,人生也就更美好!
(指导老师:欧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