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包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包头市土右旗剪纸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是西口文化的延续,吸收了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具有别样的塞上风情。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图腾符号;乡土气息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活力之源。它深深植根于我们本民族土壤之中,是过去与现在交融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渗入了各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并广泛地表现了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的艺术样式,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包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题材极为丰富,在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发展并延续了几千年。土右旗剪纸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是西口文化的延续,吸收了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具有别样的塞上风情。
1 土右旗民间剪纸的特点
1.1 历史悠久
土右旗民间剪纸既有北方游牧民族生存信仰的图腾符号化的民间剪纸,如《动物十字纹》《拉手娃娃》《回头鹿》等,这些符号有的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也有仰韶文化中典型的生育崇拜的图形符号的遗存,如剪纸《蛙》与《碗里卧鱼》等,明显地体现出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的哲学观念。作为一脉相承的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召湾镇、西壕口镇等地的汉墓中都出土有用金箔剪制的各种动物形的贴饰,这些贴饰虽然不是用纸剪成,但一样是人类共有的洞穿意识的延续。因此,包头剪纸最早应该是在2000年前,或许要更早些。
可以确定的是,土右旗剪纸是西口文化的延续。土右旗是人口移民而成的地区,而从历史上来看,土右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曾经是陕西和山西进入包头的重要通道,而且其经济的繁荣程度要远远超过包头市,有一种说法是先有萨拉齐后有包头市。在人口流动迁徙的过程中,民间剪纸艺术也被带到了土右旗及其周边地区。就土右旗剪纸的艺术现状来看,其是从晋陕传承过来的文化进入土右旗与当地人的生活融合以后才有了土右旗的剪纸艺术,所以土右旗剪纸最初主要来源于晋陕,带有浓厚的晋陕地区的特色。
1.2 分布区域广
事实上,土右剪纸分布区域很广,几乎在每一个村庄里都有会剪纸的妇女。每逢春节、二月二、端午节等重要的节日,人们都会用大红纸剪出花鸟鱼虫、福字、喜字、传统人物、民俗故事情节等各种内容的窗花,贴在窗户、墙壁、家门和车上,以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
1.3 题材广泛,乡土气息浓
土右旗从事剪纸的大多为农民,他们自画、自剪,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其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从事剪纸的大多为农民,他们自画、自剪,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很多剪纸艺人甚至把二人台、民歌等题材也搬到了剪纸中,朴拙之中尽显乡土风情。譬如把当地的民歌二人台搬上剪纸,“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单等五哥他上工来……”这首土右人耳熟能详的民歌《五哥放羊》,被曹银凤老人做成了剪纸。用时半年多,曹银凤用14幅剪纸反映了民歌《五哥放羊》的全部故事内容,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发生在土右旗毛岱村的爱情故事。
在土右旗还有多元文化交融的符号化传统民间剪纸。例如,《老鼠舔灯盏》《龙吃鱼》等,这些剪纸在阴阳对立统一观念主宰的前提下,暗含着族群与文化的流动、部族征战与民族的融合,也体现了萨满教、佛教不同程度的宗教影响;更有表现蒙汉文化结合的活态民俗事象剪纸。例如,萨拉齐的《蒙人骑骆驼》《喜花》等等。
2 土右旗民间剪纸的分类
2.1 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户上,装饰居室的一种剪纸纹样。这一地区居民的农民住所一般都是平房平,每逢过年、过节、嫁娶都要在窗户上贴上窗花。一般是中间贴一个主花,四边贴四个角花。主要内容以猫、虎、狮子一类凶猛动物为主,小花则包罗万象,花草鱼虫应有尽有。
2.2 喜花
一是男女成亲时,无论男方家还是女方家都要贴“喜”字。在古老乡俗保持得较好的地方,喜花的内容非常丰富,自然界物象如鸡、兔、牡丹、莲花等都是表现题材,这些剪纸造型随意却含意深刻。二是嫁娶过程中,有的地区姑娘出嫁时,要吃“离娘馍”。“离娘馍”上也要贴一张内容丰富、含意深刻的剪纸。还有的地方,男子娶亲要送女方家羊腿,羊腿上也要贴一张剪纸荷花图案。
2.3 避邪剪纸
避邪剪纸在民间一般用来酬神敬祖、祛病禳灾和丧葬祭祀。例如,狮、虎一类动物因其生性凶猛也被剪成图案用来避邪。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有的地方还剪一些《鸡吃五毒》之类的剪纸,用来祈福神灵,保佑孩子们免受自然界昆虫的侵害,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2.4 戏曲剪纸
土右旗地区的戏曲剪纸是民间创作者在生活之余,剪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广泛流传的戏曲故事,如《走西口》《挂红灯》等图案,以此抒发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2.5 场景类
主要反映农耕、收获、嫁娶的场面等。
2.6 寓意和传说
例如,福禄寿喜,或者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动物等等。
总之,土右旗民间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有着漫长又复杂多样的传承渠道,但它并非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与周边的地域互相影响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右旗民间剪纸既留有陕晋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又呈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信仰和图腾崇拜。
参考文献:
[1] 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 学,2010.
[2] 张瑾.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3] 马丽.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D].江南大学, 2008.
[4] 王光敏.剪纸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5] 赛音塔娜,阿尔丁夫,等.内蒙古民俗[M].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6] 鲍家虎.剪纸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 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武建林(1975—),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