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小学数学练习课就是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而精心设计的一种课型。数学练习课上的好与坏,关系到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的好与坏,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部分教师对数学练习课认识不够、把握不到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再加上设计练习形式非常单一,内容重复,教师讲多练少,练习如过场,违背新课改所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此,本人就小学数学练习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愚见,仅供同行们探讨:
一、练习课前的“四个必须”
小学数学练习课要求就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知识点在本章的位置,甚至它被运用的领域。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单元或者本章节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挑细选练习的内容,并且准备好必要的教具、教材;必须在确切掌握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的前提下,熟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熟知练习课类型以及他们的异同点。练习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练习课”,它们的区别就是前者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后者较注重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二、练习题要注意巧设问答
小学数学练习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有价值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思维含量有多高,同时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
1.善于在重难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
对所学知识创编基础性练习,力求全班同学在练习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上《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一知识点时,5.975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得到的近似数是6.0,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6.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不不能去掉?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求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掉。当我再次问道:为什么求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时?课堂上鸦雀无声,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在黑板上同时写了两个数:6,6.0,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数?学生马上回答:“6是整数,6.0是一位小数。”刚回答完就有学生反应过来:老师,我知道了,5.975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去掉“0”的话,就不是精确到一位小数了,我竖起大拇指。就这样这个知识点轻轻松松得到了巩固。
2.善于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上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判断学生对与错,更不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或亲自把正确的答案双手捧上,而是利用这些差错,提出疑问。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公鸡有48只,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6倍,母鸡有多少只?)我先给学生5分钟思考、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板演学生都写出如下算式:48×6=288(只)。我没有立即纠正,我只微笑地安排所有学生再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不能马虎,然后提问“什么是什么的幾倍,用哪个运算法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思考后讨论,结果除了理解实在差的回答不出来外,其余学生都明白了,都正确列出算式。
3.善于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
例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我用小黑板设计:前三个框依次按顺序分别放置“1、2、3”支蓝色粉笔,要求给后面3个框放置蓝色粉笔。第一个孩子放置“4、5、6”,规律是按照日常习惯数数,后一个比第一个多一;第二个孩子放置“1、2、3”;第三个孩子放置“3、2、1”。然后分别说出为什么这样填?后面两个都没有马上回答出来,顿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两位同学望着我,有些发怵。我马上叫他们来我身边,摸了摸他们的头,以鼓励的话语让两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第二个孩子说:“每隔三框,重复一次!”第三个孩子说:“每隔三框,倒放一次。”说完后,全班小朋友一个个脑袋晃动起来,开始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我微笑地问:是不是太简单了,难道这些不是规律吗?同学们异口同声:是规律。是呀,我们教师习惯了“标准答案”的标尺,要知道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
4.善于在知识容易混淆处设问
学生常常对于一些数学相关概念认识不清,理解含糊,经常出错,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中“小数的性质”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在小数点后面加“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吗?很多学生认为是对的。针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解决:在黑板上写出6.8数字,然后在原数后面加零有6.80和6.08,学生一下就明白,错就错在混淆这个小数点中的“点”字。
三、练习课要注重情景引入
要想上好一节练习课,就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上数学练习课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情景引入是关键。如:在六年级下册中圆柱体体积拓展练习课的时候,我曾经这样做,开讲前,出示一些不规则的石块和几个带有刻度标识的标准圆柱体装水容器和水,提问学生: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吗?停顿几秒后,继续发问:你们能否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求出石块的体积呢?全班学生一下子懵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用不上呀,石头它不规则的,学生开始七嘴八舌,我在一旁提醒,我给大家摆放的带有刻度标识的标准圆柱体装水容器有什么特点?这一提示后,大家“窃窃私语”,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就这样,一堂练习课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开了个好头,学生也是带着浓郁的求知欲,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四、练习设计应注意三个问题
1.注意练习设计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农村小孩的家庭教育相对城里是有一定差距的,父母都辅导不了孩子学习,有也是少数,况且农村小孩大多都是寄宿生,所以作业都在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是最有效果的。我主张练习内容设计要做到“课本练习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适当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模糊易错知识点的练习量,如此反复,本节的知识点就得到相应的巩固和强化。
2.练习设计要与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我们写总结时常常提到向前辈们学习,到底学习他们什么呢?那就是学习前辈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毋庸置疑,数学教师都有这么一个共识,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带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教育教学,都有预设的目标。不同的是教师间的差异性,从而一节课下来的收效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善于积累、学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时刻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和监控,搜集信息,查缺补漏,适当调节。
3.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
练习不等同题海战术,要围绕重点精选习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务必从学生实际出发,讲求时效。在以往练习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况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因此,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总之,要想提高练习课的课堂效率,必须针对学生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认真备课和上课上下一番真功夫。让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出学生喜欢、同行赞赏、领导肯定的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