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常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注重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学探究课时不能把握好良好的度而导致课堂秩序不好,教学效果差。其实不管是什么课,在我们上课前教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定下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不定下规矩出现问题时就不容易妥善处理。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班级的班情来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规矩,不同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不同的规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
三、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收放自如,如果失去约束和控制就会适得其反。有些教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自由探究,教师不干涉、不控制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还有些教师害怕学生的思维走的太远,处处干预和提防,这样反而束缚和控制了探究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都是由于教师没有控制好学生而导致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控制好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制定好规矩来作为学生自我控制的一种方式。同时教师通过情感互动来达到控制效果,通过学生能够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达目的。比如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引导,从而更好的完成探究。教师不但可以用指导方向式语言引导,也可以用提问式语言引导。问题不应琐碎,最好呈发散式,开放性大,问题设置什么时候出现,关键点是什么,都要依靠教师钻研把握。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向学生那样热情的学习时,也给学生做出了好的榜样,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有时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这样学生会努力的表现得更好,也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其实我们可以根据探究的实际情况找出符合我们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即可。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热闹的场面、不需要特别安静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探究可能会更有成效。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們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