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一、激发兴趣
小学生阅读经历少,很少会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成长环境也大相径庭,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能成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存在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方面的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补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义不容辞的,应作为一项工作指标。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用环境感染学生。
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多放置一些青少年读物,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刚开始学生可能缺乏兴趣,可一旦读了第一本,就会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性,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学生在儿童时代,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崇拜心理,常常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抽时间陪学生一起阅读,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籍时,一般采用悬法和概括法。悬念法就是给学生读一些精彩开端,概括法是把故事的大意告诉学生,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对其阅读兴趣的保护。有了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完成完整详细的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的努力。教师尽量避免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家长不要给孩子报太多的课后补习班,把时间留给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二、善用教材
阅读能力训练可以借助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同步进行。两者相互促进,并不冲突。教材是一份非常适合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文章质量还是难度,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比如在讲《人生礼赞》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做一些批注,标出存在疑问的地方。先不急于讲解,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他们的思考。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想,尝试按文章大意分段,写出段意。之后再逐一为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小班条件下不会占用过多时间。利用板书向学生展示正确清晰的文章脉络,给出准确分段。再次让学生阅读,总结段意,得出的结论会比之前好很多。最后告诉学生参考答案,但仅限于参考,阅读是一种主观的、个性化的行为,本就没有固定的答案,应鼓励学生保留不同的观点。教材中收录的文本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帮助很大。有充满哲学思想的散文:《野草》、《生命奏鸣曲》,也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个人传记:《詹天佑》、《苏武牧羊》,还有简单有趣的说明文:《绿色千岛湖》、《古罗马斗兽场》……可谓包罗万象,想对学生进行任何方面的训练都可以借助教材。正是这种全面性和文章本身的高质量,让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各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掌握如何迅速有效地阅读不同种类文章的精髓。每种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侧重点、表现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的示范必不可少。所以这是教材编辑智慧的体现,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潜在要求。不需费心搜罗各种文本给学生做阅读训练,教材就是最好的资料。善用教材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教学水平的高低,平时要注意做好备课工作,多专研一下课本内容。
三、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小班的学生人数要少很多,每个学生得到的关注也更多。小班化的教育理念以个体发展为主,看重每个学生的个人进步。教师精力的相对集中,也让“因材施教”变得更具可行性。这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准确的认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平时的课堂表现,各科学习情况,阅读练习的完成情况,都可以作为参考。此外,单独的阅读心得交流必不可少。阅读是很主观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差异。安排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才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由此而来。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因为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喜欢看小说的学生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时文精粹,逐渐改变他们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着重纠正他们的习惯,督促他们多做读书笔记,写写读后感;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引导他们去尝试一些名著,如《百年孤独》、《在人间》之类的。这些有一定思考性的书籍虽然对小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很考验人的理解能力,但一直让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阅读一些毫无难度的儿童读物,进步空间不大。虽然说小班化教育给教师减少了任务量,但要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并不比大班教育轻松多少。
如何在小班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班化普及度上升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绕不开阅读,小班化的条件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可以加以利用。从兴趣培养入手,善用教材,因材施教,做好这三个方面,可以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较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大程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