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诸如“某律师、代理人离职转到企业担当职务”,“某法官离职转到学校、企业或事务所工作”,“某律师、公务员独立创业”,“某老师离职加入代理行业”……之类消息不绝于耳。大规模人员流动在知识产权业内悄然发生,并已经开始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诚然,知识产权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应该是一件好事,知识产权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一定的人员流动性。但是,过于活跃的人员流动对于必然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对这个服务行业而言,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必须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并需马上着手解决。
知识产权行业内的转行、跳槽与离职潮,表面上可以归结为法官员额制度、知识产权审判制度改革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等系列政策效应的叠加,而从根本上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矛盾没有及时解决,多年累积后的集中爆发:
第一、社会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增长与专业知识产权人员相对稀缺的矛盾。近几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市场需求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而专业人员的年增量不到10 %。虽然这几年代理人考试的报名人数和通过人数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些“代理新兵”距离“熟练”和“专业”还需要几年的磨练,整个服务行业的人员缺口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
第二、知识产权行业认知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与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之间的矛盾。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很多律师、代理人不堪重负。知识产权服务业内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很多律师代理人的工作量增加的同时,劳动收入却没有增加。而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缺口更大,只能通过现有律师和代理人填补。
当然,也必须承认现有知识产权相关产业与职业制度及政策缺乏必要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导致很多从业人员很难做出清晰的职业定位与规划,只能跟着“感觉走”、跟着“待遇走”。
不难看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低价恶性竞争、人员培养缺乏规划与前瞻性以及相关政策同时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是这次人员流动潮爆发的主要原因。而我们要解决过分流动的问题,必须首先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