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有关学习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生的英语能力。但从整体角度而言,高职英语教学仍旧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证明,通过网络平台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先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平台的意义及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网络平台 应用
一、前言
如今,英语水平已经成了衡量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成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砝码。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让高职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进行听、说、读、写、译活动,能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在相关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跨文化交流,并为学生日后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奠定基础。确实,在有关学习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生的英语能力。但从整体角度而言,高职英语教学仍旧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证明,通过网络平台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先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平台的意义及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的高考分数线达不到本科院校的录取标准,所以进入高职院校,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底子,但整体水平不强;二是从技校、中专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类学生虽然也接受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但英语基础普遍较弱。很多家长及学生对高职院校存在理解误差,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无奈之选,这种认识给部分高职生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强烈的兴趣,对英语这门课程更是存在畏难情绪。由于生源复杂,学生的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高职生“听力差、说不出、写不对”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教师很难顺利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2.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先进。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的问题。虽然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高职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的教师却很少。很多英语教师仍然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据统计,在一节英语课中,教师的讲课时间几乎占到70%,甚至90%,学生自由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步子走,身体虽然留在教室内,心绪却飘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3.师资力量不足。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大批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虽然他们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但是对高职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得不够透彻,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些英语教师教了很多年的中专英语,但是对高职英语的目标、要求不够了解,在教育理念上也存在偏差,难以充分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网络平台的作用
1.体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都是教师一手安排的,英语知识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播,学生很难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甚少有机会进行交流与互动。借助网络平台,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可以通过BBS论坛、英语聊天室、E-mail、群体讨论等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意见切磋和共同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进入一个仿真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感受英语语言的应用,培养起英语思维,从而有效构建起英语知识体系。
2.丰富英语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中的英语教学资源浩如烟海,可以有效增长高职生的见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从目前来看,网络上70%以上的信息都是用英语编写的,这就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诸如21 世纪报(http://www.21se.com.cn/)、中国日报(http://www.china daily.com.cn)、CNN 新闻网(http://www.cnn.corn)等英语新闻网是学习英语的好去处。还有各种英语原声歌曲、原声电影等材料,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得到。这些资源丰富多彩,可以帮助高职生巩固英语知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3.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在网络平台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实现个性化,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学生不必按照教师的要求循规蹈矩地学习英语知识,可以积极寻找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对英语学习有益的学习素材。比如学习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英语知识,可以切换到休闲娱乐的英语新闻上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习英语时产生的枯燥性,不再让学生陷于死记硬背的泥沼中无法脱身,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另外,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良好环境,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培养自己的某方面英语技能。
四、高职英语教学应用网络平台的对策
1.借助网络资源,营造情境化学习环境。目前,高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对英语学习也兴趣不大,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调动高职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首先还是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众所周知,语言教学与语言环境息息相关,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是保障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充分借助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手段,为高职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语学习。事实证明,多媒体技术动静结合、声图并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他们进入到学习氛围中。比如在教学Michael Jordan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下载有关Jordan的照片、事迹、视频等,并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成立学习小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一般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方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采取小组形式实施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任务,让各个小组围绕教学任务自由演练、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英语口语课训练Job Interview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应聘的网络视频,引导高职生掌握应聘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安排小组长扮演面试官,其他成员扮演应聘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应用关于应聘常用的英语句型,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境界。
3.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于大部分高职生而言,教师传授的英语知识很难完全在课堂上消化。所以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资源(与之相关的课件、录音、视频、拓展资源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供学生自由下载,及时查补课堂上听讲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QQ、E-mail、微信与学生保持在线交流,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消化英语知识。
除了开放课件,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施词汇教学。由于在课堂上听写词汇费时费力,学生也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将词汇训练直接放到网络平台上去操作,利用网络试题库随机出题,设置英汉互译类默写,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英语词汇。另外,网络平台中的听力训练材料也很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选取合适的听力材料,设置播放次数与速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4.利用网络资源,提倡在线自主学习。高职生进行自主学习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高职生自制力较差,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建立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提供学习建议。高职生通过远程登录服务获取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不用受到教师的制约,突破时空限制,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比如在布置写作Invitation Letters这一话题时,教师现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与此话题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引导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生在课余时间登录资源库,学习更多、更优秀的范例,然后进行自主写作,再通过网络平台发给教师进行批改,教师要及时反馈意见,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并给予积极的指导。
五、结束语
高职英语课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大有裨益。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进步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2-27.
[2]张申艳.圣仰芝.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3):124-125.
[3]王催春.丁宁.基于建构主义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评价[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6):152-154.
[4]甘丽红.网络环境中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2013.(4):72-74.
[5]徐玉红.对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49-151.
[6]张鑫.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11):108-111.
作者简介:刘民,女,(1972-),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