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变书屋 旧景换新颜

2015-05-30 08:52
农家书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宗祠祠堂农家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针对农村古祠堂众多、凝聚力强的特点,多方筹措资金,将其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万村书库”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新型文化阵地建设,让老祠堂成为基层公共文化娱乐的新舞台、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和传播的新“殿堂”。

金秋时节,柿红稻黄,乡村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沐到矾山镇砖桥村砖一村民组,探访古色古香的洪氏宗祠里,一群孩子在右厢房“农家书屋”看课外书籍,几位喜爱戏曲的老者在大厅里切磋技艺。

砖桥村党支部书记洪德法介绍,前些年,洪氏族人自筹几万元资金对祠堂进行大修整。村里的“土秀才”还认真整理族谱和家训,还原祠堂里的老屏风、香火板、捐田石碑等文物,将祠堂改造成一座村史馆,传承千年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2007年,洪氏宗祠被列为庐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初,村里向县文化部门申请,在宗祠里办起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办起来之后,71岁的老村民组长洪平保自告奋勇地当起了馆长。洪平保热情地介绍,砖桥村洪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传承历史文化,反映民俗家风,留住乡愁,该村逐步将祠堂变身为家族史馆、乡村文化传承基地。

走进书屋,可以看到书屋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排列整齐的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书籍,犹如一桌文化盛宴,等待着人们的品尝。

“别看我这个书屋才十几平方米,可有2万册左右的图书,学生看的儿童读物,村民看的关于科学种田之类的书,在我这都能找到!”洪平保指着书架上的书,自豪地说,“书屋现在环境好了,加上临老街,茶余饭后,村民们前来看书、唠家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农家书屋”还一直坚持书屋对学生开放。洪平保说:“农村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读一本好书,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农家孩子的命运,同时也就改变了一户农家的命运。”每到节假日,都有不少学生聚集到书屋,洪平保帮助他们选择图书、答疑解难兼课外辅导,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定期举办读书会、座谈会等,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附近的砖桥小学五年级孩子们一放学就簇拥着来到书屋看书。“让学生们课余时间来这里读读课外书籍,扩大视野,增加阅读量,尤其是补充国学方面知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有益处。”砖桥小学教师刘伟峰手里拿着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说到。

现在,村民都学会了从书籍中寻找答案,一有空闲时间就往农家书屋跑,因为他们从中尝到了甜头,认为农家书屋是他们勤劳致富的源泉。村民聂小彭流转承包了村里10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经常来这里找科技书籍看,学习新经验。”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环境的打造。“砖桥村有老祠堂、古树和古街道,再加上优美的田园风光,下一步还要发展乡村旅游。”矾山镇宣传委员胡贤红说:“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镇里将这里申报为新农村建设点,重新打造规划老街道,修建宗祠门前广场,将更多原汁原味的乡村美景呈现给广大游客。”

像洪氏宗祠一样,目前,庐江县有大批农村旧祠堂通过修缮改造,“脱胎换骨”,变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主阵地。有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各地农村发生纠纷的现象少了,文明团结的景象多了;赌博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靠科技致富的多了……原先只是逢年过节才会热闹的旧祠堂,如今变成了学习氛围浓厚、欢歌笑语不断的新农村“文化活动室”。

猜你喜欢
宗祠祠堂农家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农家笑
梁家祠堂史话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慷慨宗祠祭先贤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