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龙
分组学习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共同学习,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一盘棋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搞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下面就是笔者对班级学习小组组建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的认识:
一、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提倡异质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必须有差别,而且从理论上讲,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这样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注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搭配、男女性别的搭配、特长科目的搭配,甚至具体到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家庭的搭配。这样构成小组的成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容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协作互动、高效学习的意义。
二、小组成员的责任明确原则
学习小组内部缺少分工,职责不清,个别学生会成为组内的“游离分子”。久而久之,学习小组可能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团体整体的价值和意义。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完善学习小组的内部组织建设。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所司,各负其责,便不仅不会有成员在组内“游离”,反而能够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个人、小组、班级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小组成员的问题有效原则
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但往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事实上是对时间的浪费。这时候就需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先把自己的观点搁置起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也可以由组内事先推举一人作为监督学习讨论情况的“权威”,指定他有权制止一些离题的讨论和过分的争吵,并对基本形成统一看法的观点,及时归纳整理,给予总结,以提高学习讨论的效率。
要使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高效,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宜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这有相反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讨论仅流于形式,纯为变化教法,活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完全不必;另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复杂,不是学生讨论可以解决的,课堂留出时间,学生讨来论去,临了仍是一头雾水,讨论终归白讨论,合作也是白合作。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和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初衷相悖的——耗时不少,而收效甚微,所谓高效,无从谈起。
对于前一种情况,解决办法是让学生各自为战,独力完成,合作讨论的形式不要也罢。这样一来,虽没有合作讨论的形式,但节约了时间,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正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而后一种情况,那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高效课堂从来不反对教师的讲解,相反,有时候,教师片刻精讲的作用可能是学生耗时费力的合作讨论所无法企及的,寥寥数语,常常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四、小组成员的问题集中原则
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要科学。时间过少,问题不能得到充分地探讨;时间过多,挤占了其他环节的时间,以致该讲解的不能讲解,该巩固的不能巩固,预定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那就连传统课堂的容量都达不到,还谈什么高效。
因此,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宜小不宜大,越具体越好。这正如课堂提问,问题微型化、具体化,学生便能更好地有的放矢;问题过于散漫庞大,学生则可能老虎吃天——无处下手。问题较大、内容较多时,可以合理地条块分割,分步骤解决。根据问题的大小,安排合适的合作讨论时间,十分钟可以解决一类,一分钟也可以解决一块。
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可能会对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小组讨论的问题经常会被某些学生有意无意地延伸出去,使话题不统一,出现“跑题”现象。就像教师讲课时的“旁征博引”,稍不注意,便离题万里。这时候,要做到收放自如,言归正传,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这样,一旦“跑题”,合作学习就可能变成“辩论会”。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组长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及时制止,及时调整,及时引导,使讨论沿着健康的方向进行下去;教师也应该巡回检查指导,适时发现问题,该支持则支持,该“打压”则“打压”,万不可让问题“泛滥”,甚至让课堂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