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东
教学是师生积极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免会有新的资源生成. 在学生生成的资源中,学生的独特思路、精彩见解自然会习惯性地引起教师的关注,而学生出现的错误则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甚至遗忘. 现实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视错误为猛兽,一旦学生出错,就采取训斥、责骂、抄错题几十遍等态度.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见错就怕,越怕越错,越错越怕,最终只能是望“错”兴叹. 从资源的角度来说,错误其实也是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宝贵、可利用价值很高的资源.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这种旧观念,面对学生的错误,就要利用学生的错误,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将错误变为资源,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因学生的错误而变得更有效、更精彩. 如何化错为宝呢?与老师们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正确很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 黑格尔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在提醒我们:错误是每个人成长的一种经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不能避免的,唯有经历了错误的过程,每个人才能不断成长、成熟、成人、成功. 而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应该说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因此,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对错误巧妙的加以合理利用,因势利导,让错误变废为宝,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 唯有这样,学生在经历错误的更正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更深,印象更强,同时也不会惧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而变得谈错色变,做到能正确对待错误. 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个环节,我安排学生用小棒拼摆图形. 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小棒根数不够多,我们没有办法摆出圆形. 针对学生的想法,我佯装没有听见,当学生们摆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圆后,我逐一反馈:让学生们数一数分别用了几根小棒. 有的学生说,我摆的圆用了8根小棒,有8条边;有的学生说,我摆的圆用了11根小棒,有11条边;还有的说,我摆的圆用了20根小棒,11条小棒根本不够圆,用20根小棒才很圆!那圆到底有几条边?此时,我拿出一个圆,谁来帮助老师数一数这个圆有几条边?学生愣住了,有学生说:“李老师,您的这个圆,我们数不出有几条边”. 这时,我让每一名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圆的一周,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手抢着要回答. 有名学生说:“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圆都有角,如果我们有很多很多小棒,就会拼得出来. ”还有名学生说“我们的小棒太长了,拼圆要用很短的小棒才行,越短越好. ”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小棒越多拼起来就越来越接近于圆了. 这个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只让孩子们拼前面的三种图形,并直接告诉学生,圆用小棒是拼不出来的,没让学生经历一番错误的折腾,那就是很肤浅的课堂学习了,根本起不到为高年级学习“圆是曲线图形”打下铺垫的效果,更谈不上渗透“越接近于相等而却不可能相等”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二、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错误的产生过程其实是一种尝试,是思维创新的前奏. 正如盖耶所说的,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固有的让教学一帆风顺的观念. 一帆风顺的教学,看似学生都会,其实隐藏着很多不会,而这些不会唯有通过暴露学生思维的错误,方能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而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错误,课堂才有了生机,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被激起,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才有了载体,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培养. 如,教学《工程问题练习课》时,我设计了这么一道题:一份稿件小红单独打需10天,小明单独打需12天,小晶平均每天打32页,如果小红与小明两人合打4天后正好剩下128页. (1)小红和小明4天共打完几分之几?(2)全书有多少页?(3)三人合作几天才能打完这部书稿? 当学生做到第三小题时,很多学生都沉浸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一名学生猛地举起了手,说:“李老师,我作出来了,而且方法很简便,用128 ÷ 32 = 4(天),即可求得,三人合作4天可打完这份稿件??”然而当这名同学说完,教室里便爆发出一阵嘘声,以表示否定这解法. 在同学们的嘘声中,这名学生觉得自己肯定是错了,于是默默坐下了. 事先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简单的方法,并且题中好几个条件都抛开了,但答案却是正确的. 原来这个看似低级的“错误”,却并不是胡闹与荒唐,里面包含着一种独特新颖的创新思维. 我顺势抓住这个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的“错误”,把球抛给学生,是错还是对呢?同学们可以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错,一点道理都说不通;有的说对,答案就是4天. 学生们互相辨析着,谁也说服不了谁. 解铃还须系铃人. 听听这名同学的想法. 我是这样思考的:因为小红和小明合作4天后所剩余的128页由小晶来完成,而小晶平均每天打32页,所以小晶打128页就要用128 ÷ 32 = 4(天),这个天数与小红、小明先前合作的天数相同. 因此,如果小晶一开始就参与,那就不会剩下128页而是正好打完这份稿件,所以三人合作就需要4天完成. ”全班同学一听,惊呆了!顿时都恍然大悟!此刻,同学们或许都在反问自己: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没想到呢?结合学生的算法,我当即对这名同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了评价. 这意外的“错误”为全班同学日后的创新思维树立了一个典范,达到了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意识的作用.
三、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学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动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责任,有了反思能力,学生就具有了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生的错误必须给他一个自我认识的阶段,而自我认识、纠正错误是在反思中进行的,利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发出观念矛盾,促使学生对已经历过的思维过程进行细致且有批判性的反思,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不仅有利于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将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养成,必将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如,笔者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不少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立即算出得数值都是16,于是就作出本判断题是正确的判断,此时教师可叫认为此判断题是错误的学生举手,让全班同学看看有多少人,认为正确的同学一看,怎么有这么多人和自己的判断不同?是不是自己哪里出错了?然后教师立即要求学生把你计算的结果检查一下,是否有写上单位,没写上单位的教师要求他写上去,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4本书和4把笔能相等吗?然后再要求学生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判断是否有误. 学生经过思考,几乎都会悟出单位不同的两个事物是无法比较的道理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而且又一次体验到面积指物体平面的大小,周长是指物体的长短这两个概念的意义,整个过程使学生反思的独立性、批判性、习惯性都得到进一步的锤炼.
正如泰戈尔所说的,错误是真理的邻居. 我们的数学课堂因学生的错误而美丽!因为“错误”是数学教师最珍贵的教学资源之一. 教师若能正确利用起这些资源,珍惜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就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这样的数学课堂是一种艺术,是精彩而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