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梅 陈飞亚
内容摘要: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平台,是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对各类型的作文进行互评互改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实践,基于支架式教学的指导,笔者分析研究得出,大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知识情境的构建、合作意识、英语水平、学习方法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作文 互评互改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启示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指教师为学习者构建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加以进一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理解。这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演化而来的,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1]。
教师首先将学习任务分解,便于逐渐引导学习者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建立相关的支架式概念框架,让学习者自己根据支架结构学习攀升,亦即建构复杂问题的概念意义。麦瑟(Mercer)在1994提出了课堂上的成员互为支架,互相帮助,即不同能力个体会话时的不同心理活动令新手的现有能力得到发展[2]。
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划分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在尊重每个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的条件下,教师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挖掘潜能,树立信心,使他们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教师建构不同的概念框架,是为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互助、合作意识。
通过摸底,教学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划分,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优优组合、差差组合、优差组合等,根据不同组合的状况建构不同批改方式,如句子、语法、篇章、结构等。
三.教学评估学习结果
本次参与实验的同学有62人,通过第一次作文评估将学生分为差、中、优三个等级,其中优生13人,中等34人,差等15人。先后设置各种类型作文3次。第一次组合为优优、中中、差差,难度依次梯减,三组同学内部之间互改作文,结果较为满意,学生兴趣较高,评价中肯,尤其是差差组,语法句型错误率纠正高达80%。第二次将组合调整为优中和中差两个组,设置同等的作文情境,在相互讨论后分别选定各自的题目然后互换互评,优中组合作文改进很多,而中差组合兴趣有所减弱,其中错误出现率竟高达90%。第三次,重新调整各个组合,将优、中、差生平均分配,设置三类作文题目难度较第一次提升,适合自己难度的作文,修改后平均错误出现率为57%。通过对比发现,第三种组合学生相互之间合作默契,态度认真,对培养英文写作思维习惯有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在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后,及时地调节教学内容,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不足,寻找到学生的问题与困难。学生获得反馈信息后,加深了解自己当前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胡中锋在其《教育评价学》[3]中提到,经常对学生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并加以适当的评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学习。
注 释
[1]Vygosky L.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1978.
[2]Mercer,N.Neo-Vygotskian Theory and Classroom Education[A]. In Language, Literacy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C]. Ed. Stierer, B.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3]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支持:陕西中医学院2014校级综合改革课程项目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