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开放的空间,实现真正的探究

2015-05-30 00:06赵鹏娜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开放空间探究

赵鹏娜

摘 要:农村学校的条件比较艰苦,开设探究性的科学课存在一定的难度。农村学校的老师只要方法恰当,也能让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殿堂。

关键词:开放;空间;探究

一、农村学校确实有困难

我在乡村小学工作,这里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学校只有简单的实验器材,实验用到的一般器材不是老化生锈就是支离破碎,常用的食盐、淀粉、白醋等药品没有。没有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学校没有实验员,一节实验课从准备材料到上完课的整理清洗全让科学老师自己承担,工作量大,非常辛苦。

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电脑的广泛使用已成为获取资料的主要手段,但因为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办法通过电脑获取资料。如,《钻木取火》的拓展活动是通过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只能老师越俎代庖。

新型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对于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直观生动形象展示等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候教学中无法用语言解释的问题,多媒体的应用使一切变得简单、形象、深刻。如,教学《宇宙》单元时,教师要多搜集关于太阳家族、银河系和无限的宇宙、望远镜与宇宙探索的发展、世界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等等相关资料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教学就比较直观形象,会给学生以启迪。但我们只能搜集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比较乏味。

二、农村孩子也需要探究的科学课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引领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化生活的观念和习

惯,促进科学素养的养成。如,在教学《摆的秘密》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继而对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做出各种推测、假设,然后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并反复验证结论,汇报交流,得出結论。这样设计能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做过这样的实验:平行的两个六年级班,一个班采用自主探究的授课形式,另一个班采用师讲生听的授课形式。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采用第一种形式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得扎实,理解深刻,应用灵活;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并提出假设与猜想,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或猜想,分析现象、整理归纳、形成结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绪高涨。这一切比平行班高出许多。

三、农村学校上科学探究课也不难

1.“活动准备”放手给学生

活动准备是课前学生根据本课的问题和研究内容自己进行有关准备的一个活动过程,内容以准备活动材料和相关背景资料为主,同时也进行方法、心理等准备,是一个课内探究的“热身运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如,在教学《斜面》时,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长短不一的光滑木板、测力计、小车、垫板等。学生用词典、书本替代垫板,用玻璃、三合板替代光滑木板,用细铁丝绕在铅笔上制成测力计(有的小组用皮筋代替),用玩具车替代小车(加上橡皮泥)。整个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小组分工合作,已提前进入探究活动了。

2.“活动过程”放飞学生的思绪

活动过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个环节教师更要舍得放手,给学生更多探究的空间,学生能创造许多奇迹。在教学《有趣的沉浮现象》时,教师这样导入: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游来游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趣的沉浮现象。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进行猜想好吗?学生实验、记录、交流后产生许多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物体浮、有的物体沉,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浮沉等。这样学生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探究天地。如果教师不能放手,不让学生自由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生成的多元性,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把课外延伸活动组织到位,注重积累

虽然我们不能利用电脑搜集资料,但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条件,如:观看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科技博览》《探索发现》等节目),阅读书籍、报刊(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每生购买一本科技书组成班图书角),鼓励学生对有关热点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定期组织学生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写一篇科学论文、讲一个科学家小故事、参加一次科技活动、出一期科学小报、每班出一期科技黑板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这样必然会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课内外科技活动应成为小发明家的摇篮,要从小就燃起学生创造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

1.学生的科学态度得到提高

通过长期的探究活动,学生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的科学态度,及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也不放过,独立思考,对问题敢于质疑和批评,对问题能够深入研究,鼓励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学习他人长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生的科学情感得到培养

科学情感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关心自然,关心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课题,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学会用科学家的眼光审视社会,审视生活,开拓学生的创造精神。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学生亲自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都是学生一生的财富,终生受益。

4.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

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际交流的能力本身是一种生存、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正是新世纪教育的显著特征。每次探究活动,学生都是在小组团体内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了相互接纳、争辩、互助,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地位上,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开放空间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空间是什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享空间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