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建立的基础,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典型教学模式之一,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加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教师至关重要。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77
如何更好地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加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教师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学习支架的定义、作用及其模式构建,为化学教师进行支架式教学的设计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方案,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学习支架的定义及作用
学习支架式就是指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学说中的脚手架。
学习支架是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的整体架构,它与建筑架构有极大的区别。建筑高度决定建筑支架的高度,其高度在初始情况下就已确定;而学习支架则不同。高中化学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对化学知识并不是零基础,所以在教学初期,不同学生就已经具有一定高度的知识水平,因此,在进行学习支架的架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进行整体支架高度的构建,这需要教师更多地分析学生群体的实际学情和教材(见图1)。[1]
构建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进行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水平限制而造成的过多失败,自信心下降,继而失去学习兴趣。[2]构建学习支架可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况,以及支架式教学活动的基本路线,初步构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见图2)。
三、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设计
1.问题支架
问题的提出,是人在某种情境下,处于目标需求而产生的未知疑问。问题支架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规的一种支架。问题支架的系统性较为薄弱,通常情况下,在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后,会在教学过程中极为自然地带入此种支架。在对具针对性的主题知识进行学习时,设立问题支架会使整体的学习流程更具结构性,在课题的细节以及操作程度上更优。[3]在教师对学生学习中易出现疑问的知识点进行预估后,就可以设计出适合的支架问题。
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摩尔质量是支撑许多化学计算的基础,而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为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不直接将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量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论述出来,而是设置一组渐进式问题,让学生逐步理解领会。如,摩尔的定义是什么?相对原子量是什么?1mol12C原子与1mol32S原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若数量相同,其质量比如何?……这样,由易到难,不断深入,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认知,也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
2.范例支架
范例是长久以来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以举例子的方式,将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合。如教师通过做实验,展示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的学习例子,从而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产生的理解模糊、教学过程拖沓等情况。
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环境保护章节的教学时,其主要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对各种环境污染的了解,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环境问题本来就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分组方式,为每个小组分配与课题相关的案例收集任务。教师可在任务初期,讲解自己收集的案例,以此作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学习。
3.建议支架
教师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为学生答疑解惑,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如遇到难点问题,教师应适当地进行引导,并协助解决,以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构建建议支架时,并不具有系统性或者固定的逻辑,而是伴随学生的问题开展。[4]
如进行溶液配比实验时,由于学生经验较少,所以配置的溶液通常会存在浓度差异,而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就要积极地对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症下药”。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学生出现这一情况多是由于对实验细节认识不足引起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要针对性地列出指导建议,包括是否需要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视线位置、视角位置、左物右码等。通过这些细节化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降低失误,并对造成溶液浓度误差的原因有了深刻的了解。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开展支架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提高教师设计学习支架的效率,保证学习支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对学习支架设计准则,对实际教学时运用的方法熟悉掌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蔡万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3(11):123-125.
[2]张炳林,宁攀.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软件导刊,2007,4(8):12-14.
[3]林娟,林珩.支架式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3):78-82.
[4]黄海霞,龚大洁,郝雪,潘沁艳.浅议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J].生物学通报,2011,5(9):40-42.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