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王晓刚
摘要:文章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大课间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能更好的发展运城市中学的大课间质量。根据运城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相应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运城市高中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健康开展。
关键词:运城市 高中 大课间体育活动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30-03
1前言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的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进入21世纪以来,对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中要求: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要求严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能有丝毫怠慢。随后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中央的重视,在2007年国务院颁布“中央7号文件”,其中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形成青少年锻炼热潮,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同时明确要求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运城市区高中学校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因为论文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资料。通过互联网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重要的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为该研究做好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
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相关研究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和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走访调查中与各高中领导,体育老师,学生进行相关的访谈,从而得到更多有利于本研究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2.2.3实地考察法
对运城市多所高中进行实地考察,对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段,内容以及与内容选择相关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体育组组长。
2.2.4问卷调查法
对运城市多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后初步了解各学校情况,发放问卷调查500份,收回500份,本人采用亲自发放和学生代发的方法,第一时间收回问卷。同时,本人在发放问卷的同时,与领导、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性。
2.2.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对回收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对认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途径以及了解程度
大课间活动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活动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紧张的室内文化为主的智力活动学生得到调节,还能满足他们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使学生在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表1显示,通过对运城市450个学生进行调查,有39%的学生了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47%的学生基本了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14%的学生不了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运城市高中对大课间活动的落实情况基本良好。
3.2运城市高中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态度与动机的现状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直接体现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情况,积极的态度是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驱动力,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完成体育锻炼。
3.2.1运城市高中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态度
表2显示,19%的学生是非常喜欢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54%的学生只是喜欢,23%的学生无所谓,没喜欢也不讨厌,而4%的学生则讨厌,这说明运城市高中生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大多数是支持的,积极踊跃的参加,少数同学对大课间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
3.2.2运城市高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随着高中生自身的发展,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都有自己的想法,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32%的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因为强身健体,提高其身体素质,而大多数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是因为考试达标,缓解压力、娱乐消遣、减肥等等,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都是被动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很好地得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促进身心的发展。
3.3运城市高中教师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态度
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实施者,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教师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下面是对初中50名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高中教师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很支持的占12%,支持的占54%,無所谓和不支持的共占34%,这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觉得进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有必要的,但还有一少部分教师由于没走出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范畴,从而不支持大课间体育活动,这直接影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校应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3.4运城市高中学校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动员现状
运城市高中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离不开校领导和老师的宣传动员的,以得到高中学生的重视。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学校都有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主要集中在集会、班会上,只有运城中学还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更有效的对高中生进行宣传教育。
3.5运城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及内容
(1)运城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2)运城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中生有43%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在20min左右,37%活动时间在30min左右,13%的高中生活动时间在40min左右,有7%的高中生在1h左右,在运城市高中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时间都能在30min左右,其内容排第一位的是跑步占56%,第二位是体操类(包括广播体操,健身操以及武术操等),都是上午大课间活动安排的,而下午基本上是第三类是球类(包括篮球、排球、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占9%,还有传统游戏(包括跳绳、跳皮筋、打沙包等),新型游戏也占一小部分(包括轮滑、滑板等),还有其他,基本可以落实国家相关规定,保证中学生一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要求的完成。
3.6运城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场地、器材现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的场地器材是保障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体育课程资源,同时也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以下是对运城市高中学校场地器材的满意度调查。
从表8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不满意,通过走访观察发现,学校运动场地较小,有的是几块篮球场地,有的甚至没有操场,只是教学楼前面的一片空地;只有简单的器材,有的还是破旧不堪的,无法满足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场地器材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运动氛围。
3.7运城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现状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好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自推广以来,各个地区和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组织形式。表9是对运城市高中生对自己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满意度的调查。
调查显示,所有高中都在上午的大课间活动统一组织活动,通常是跑步和做课间操,之后不再组织任何活动,这样的大课间活动便于学校管理,但是由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很难起到锻炼的效果。下午主要是自由活动,有的学校组织跑步,由于场地器材缺乏,组织管理不完善,校领导不够重视,高中生对大课间活动满意程度不是很高,运城市各高中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更多科学有效的组织形式来满足高中生的身心需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运城市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地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对阳光体育大课间的宣傳教育还算到位,从而运城市高中生都能经常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但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深刻,较为浅薄。(2)运城市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多彩,上午的活动主要是跑步和传统的课间操为主,缺乏乐趣,枯燥无味,下午则是以乒乓球和篮球为主,形式不是较多,高中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也不是很满意,大都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通过对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高中学校存在场地器材的不足,甚至有的学校连一块标准的操场都没有,导致运城市高中学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内容选择受到限制。(3)运城市高中学校都能保证大课间活动的展开,基本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每次大课间活动在30分钟左右,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不足半个小时,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差距还很大。运城市高中学校都有对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动员,其主要形式集中在集会、班会、体育课上,只有个别学校采取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座谈会等形式对其进行教育。(4)运城市高中教师对大课间活动的态度还是较为重视的,大多数对大课间活动的展开还是认为有必要的,只是学校的领导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出现教师积极而校领导消极的局面,直接制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
4.2建议
(1)加强对各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支持、监督、管理。运城市教育局,体育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宣传教育力度,转变国家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深刻认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参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2)项目安排应在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调查发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是由于传统课间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学校应因地制宜,活动内容尽可能地丰富,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高中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运城市高中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化的机制,促进高中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的完成,并且加强对体育组织管理者的培训,提高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实施、内容选择、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能力。(4)建立科学的、系统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体系。平时对各年级、各班的集合速度、出勤人数、组织情况、做操情况等进行评价,并对各项评定一定的分值,还可定期进行广播操比赛等,记入班级总评,作为评定优秀班集体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