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韵隐性习得研究

2015-05-30 10:48:04傅燎雁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0期

傅燎雁

【摘 要】显性和隐性两种认知机制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一直是颇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基于两种认知的特性,此研究以90名大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受试,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中常发生语义韵冲突的6个词为目标词,采用隐性知识主观测量标准,并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自变量,实证考察了显性/隐性学习对语义韵习得的效果和影响。实验结果揭示了在语义韵习得过程中隐性学习机制不容忽视的作用,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都可以隐性习得语义韵。

【关键词】认知机制;显性学习;隐性学习;语义韵

引言

30多年来,有关隐性/显性问题始终受到了二语习得界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其对二语语法习得的影响,较少关注二语词汇的习得尤其是词汇语义韵的习得。语义韵是一种搭配现象,是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某种语义色彩的结果。学习者要掌握词的语义韵,需要从文本语境中多对搭配中加以提炼。

1.研究背景

1.1相关概念

显性学习指通过显性手段(如语法分析)学习语言材料,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性加工过程。隐性学习则是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意识的参与是显性和隐性区分的依据。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隐性学习者也需要一定的注意资源,并且隐性习得的知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被意识到,只是难以用言语完全地报告出来。

1.2相关研究

Ellis(1997)提出二语词义外显学习观:根据语境推测二语词义需学习主体有意识运用信息搜寻、假设及验证等认知策略和一些元认知策略来有意识地巩固记忆。然而,有学者对显性记忆必须参与词义学习的观点提出质疑。Williams(2005)考察了24位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对 “限定词+名词” 微型名词系统的学习。结果17位受试虽自述未觉察到名词有生性与限定词的关联,但他们的名词词组合理性判断测试表现却高于随机水平,说明对部分受试而言,词义的隐性学习是可能的。

国内学者郭秀艳等(2011)实施了二语学习者在附带学习和刻意学习的条件下对语义韵隐性和显性知识习得的实验,数据显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存于语义韵习得中。龚嵘和郭秀艳(2009)实证考察了三种不同任务环境下语义韵的隐性学习成分及其制约因素,研究揭示了恰当任务环境下深层词义学习过程中隐性-显性加工机制的协同效应。

2.研究课题

国内外关于显性和隐性学习对词汇学习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绝大多数研究未能考察显性和隐性学习与语义韵习得的关系,也没有将语言水平等学习者个体差异引入研究框架。鉴于此,本研究引入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一自变量,属于单变量因果性研究。以期通过对不同语言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语义韵显性/隐性学习的研究来揭示隐性学习对二语词汇学习的作用。

2.1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受试为某本科学院90名大二非英語专业的学生。本研究结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和受试的平时英语学业表现把受试分为高中低三个英语水平组。所有受试分成两个大组: 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且实验组和控制组内各有按英语水平分成的三个小组,各15人。此外,这些受试的英语任课教师未曾讲授过语义韵的相关知识。

实验采用了6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中常发生语义韵冲突并导致异常搭配的词(卫乃兴,2005),分别是cause,promote,enhance,commit,career,totally。再从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中遴选分别包含以上六个目标词的句子,每个词6个单句,稍作修改以确保各句难度、长度接近。为避免受试可能存在的相关经验性因素,将这6个词替换为符合英语构词与发音规律的人造词作为目标词分别是saune,lompote, briten, homear, pooth,tambally。本实验以下划线和加黑目标词和其搭配词的方式来凸显,确保学习者注意。含有人造词的单句为学习材料,含有目标词的单句为测试材料。

本研究的测量标准为Dienes和Scott(2005)的零相关标准,评估的是判断知识的意识性。隐性学习过程所习得的知识可以是判断知识也可以是结构知识,判断知识是指受试具有判断“该实例是否符合规则结构”的知识;而结构知识则是“该实例所符合的规则结构是什么”的知识。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测量结构知识意识性的方法,要求受试从四个固定选项中(猜测,直觉,规则和记忆)选择每次作出判断时的依据。四个选项可以合并成两个部分:猜测和直觉合为隐性依据;记忆和规则合为为显性依据。

2.2实验过程

实验组需进行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笔者将实验材料中的学习材料发给实验组成员,要求他们在30分钟内对单句进行独立学习,不得借助词典或电子设备等。学习阶段结束后,收回学习材料。随后进行20分钟的测试。测试材料上要求实验组学生判断目标词在单句中使用是否地道,并在每个单句下的判断信心1-10标尺上标出判断时的信心水平,并选定判断依据。控制组未经学习过程直接进入测试,只要判断目标词使用是否地道。

3.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1学习效应

笔者以搭配地道性判断正确率为因变量,英语水平为自变量,将实验组与控制组做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实验组是否发生了语义韵学习效应。结果发现:F(5,88)=4.609,p=0.000<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判断准确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发生了语义韵学习。

3.2测量结果

本实验通过比较实验组判断正确项目与判断错误项目对应的信心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可推断相关语义韵判断知识是否有意识参与。高、中水平组的正确与错误反应项目的信心水平在95%的置信度下存在显著差异(0.024和0.006),不符合零相关标准,两组受试的语义韵判断知识是有意识的;低水平组的检验结果不显著(0.055),符合零相关标准,该组受试的语义韵判断知识是无意识的。

以上数据测量受试语义韵判断知识的意识性,需要进一步分析数据得知各组受试结构知识的意识性。为此,此实验要对每个英语水平组内的四种判断基础频率做方差分析。

本实验用以下方法来计算四种判断依据的频率,某一名被试判断答案有10个句子是正确的,其中选择了“猜测”来进行判断有3个,那么其猜测频率就是0.30。实验数据显示高水平组和中水平组的“直觉”频率(0.56和0.51)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判断基础,低水平组的“直觉”频率(0.37)略低于“猜测”频率(0.48)。受试在进行语义韵判断时凭借“直觉”判断所给目标词搭配合理地道,说明受试未意识到目标词的褒贬含义,此时的结构知识是无意识的,对目标词有隐性的语义韵知识。结合零相关标准的结果,可推知高、中水平组均发生了语义韵隐性学习。

低水平组中“猜测”频率最高,受试在做判断时完全没有依据全凭猜测,此时结构知识是无意识的,且低水平组符合零相关标准,判断知识是无意识的,由此可以推断低水平组也发生了语义韵隐性学习。

4.结论

本实验的高、中、低三个英语水平组均发生了语义韵隐性学习,但在语义韵学习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不同。高英语水平组的记忆与规则(显性判断依据)的频率(0.25和0.11)显著大于其他两个组(中水平组为0.15和0.04,低水平组为0.07和0.08)。由此说明高水平组受试的意识参与程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这说明:(1)英语水平和意识的贡献程度成正相关关系。(2)作为一种深层词义特征,语义韵可以适合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进行隐性学习。

本研究结论可能对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如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教师应权衡何种认知机制更有效的契合他们的学习特点,更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词汇所在的语境,不断接触刺激材料,分析词语的搭配和语义韵特点,提高自己的搭配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參考文献:

[1]Dienes,Z.&R.Scott. Measuring unconscious knowledge: distinguishing structural knowledge and judgment knowledge[J].Psychological Research,2005,(69).

[2]Ellis, C. 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ord Structure, Collocation, Word-class and Meaning [A]. In N.Schmitt and M.McCarthy.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33-135.

[3]Guo,X.,Li,Z.,& Dienes,Z.et al. Acquisition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semantic prosody[J].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2011,(20).

[4]Williams,J.N.Learning without awareness[J].SALL,2005,(27).

[5]龚嵘,郭秀艳.二语词汇形-义匹配关系习得中的无意识贡献成分--语义韵内隐学习实证研究的启示[J].外国语,2009,(32).

[6]卫乃兴.典型搭配、中间搭配和异常搭配[A].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12.

课题项目:

本文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5年度校级课题“基于认知论的语义韵习得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