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昕
摘 要:根据世界上各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并参照各种文化背景,逐渐吸收不同区域的传统音乐要素,从而形成不同国家不同音乐的风格。
关键词:拉丁美洲;北美;音乐文化
一、拉丁美洲传统音乐文化
(一)阿根廷传统音乐
在阿根廷音乐中,最著名的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探戈。探戈作为一种城市音乐,它融合了西班牙对舞、安达鲁西亚的弗拉门戈、意大利南部民歌、欧洲民间的波尔卡和玛祖卡、非洲的坎冬贝舞(candombe)和打击乐、古巴的哈巴涅拉以及阿根廷加乌乔人的牧歌等等诸元素,形成了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乐舞新风格。
探戈的音乐本质上是属于忧郁而怀旧的。探戈的音乐风格自我而任性,内敛又张扬,极具个性化。探戈的节奏主要以附点与切分为主。探戈的音乐伴奏最初是由小提琴、吉他和长笛三件乐器担任的。到了约19世纪末,从德国传人的键钮式手风琴班多钮加了进来,使古典探戈乐队编制略具雏形。
另一方面,和城市音乐的探戈相对,在地方的城镇和村庄演奏演唱的音乐,总称为南美民间音乐。其种类极多。节奏型也不像探戈那样固定。
南部,在广阔的潘帕地区,有由吉他伴奏的抒情性牧童民歌埃斯蒂洛和米隆加、舞曲马兰波。其中,埃斯蒂洛是一种幽思歌曲,抒发被一望无际的景色所勾起的幽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慢速的2/4拍子或4/4拍子,第二部分是活泼的3/4拍子或6/8拍子。米隆加,原是一首布宜诺斯艾利斯下层社会的歌曲,后被探戈所吸收,但仍保留着米隆加的名称,并运用了在哈巴涅拉中最早出现的典型的摇曳节奏。
(二)古巴传统音乐
古巴的音乐以拉丁节奏为主,如伦巴、曼博、波莱罗、查查查、康嘎、瓜拉查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作为民族音乐中富有特点的节奏形式,除了前面所述的大众性类别之外,还有哈巴涅拉、坦桑、崧、瓜希拉等。
哈巴涅拉是一种2/4拍子的古巴旋律,其特点是由一个附点八分音符、一个十六分音符加上两个八分音符的连续不断的摇摆性节奏。如比才在歌剧《卡门》中、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都仿此风格而写过哈巴涅拉舞曲。
坦桑是由黑人作曲家米格尔·费尔德于1879年带人古巴的。它源自古老的西班牙土风舞,又受到非洲因素的强烈影响。其节奏以切分音为特点。舞蹈时,一对舞伴手握着手。
崧,是于1910年至1920年间出现在古巴东部各省的一种节奏形式。其切分节奏比坦桑还强烈,节奏结构一般为“五音列”,最后一个八分音符分成两个十分音符。常用伴奏乐队来增强其切分节奏效果。
瓜希拉,一种古巴土风舞。把典型的西班牙6/8拍子叠加在3/4拍子上。歌唱时用吉他伴奏,旋律音域多在小七度之内。有时以康嘎方式表演。康嘎的特点是以进行曲节奏为基础,但每隔一小节的第2拍都由一个十六分音符把它先表现出来。
(三)墨西哥传统音乐
墨西哥当代传统音乐以热情欢快又夹杂着些许忧郁的歌舞音乐—— “颂”,而闻名于世。“颂”是西班牙、非洲音乐元素与本土印第安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颂的音乐结构一般由六部分组成:前奏;歌曲;叠歌与器乐间奏交替进行,同时穿插舞蹈;歌曲;尾声。颂带有一定的即兴表演成分。
另外,混血音乐“梅斯蒂佐”在美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在不同的地域又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特征,就像欧洲殖民主义者当年在这片新大陆种植下他们的文化,在墨西哥生长出来的音乐品种自然染上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北美传统音乐文化
(一)因纽特传统音乐
1.舞蹈歌
舞蹈歌又称“鼓舞歌”,是因纽特人最重要的歌唱形式。舞蹈歌在加拿大,主要是由一个人边打鼓、边舞、边歌的单独表演,周围的人只是一起唱歌。在阿拉斯加,大多数是由10人以上的鼓手一边以整齐的节奏打鼓,一边唱歌;舞蹈也多以5至6人为一组。
鼓舞歌的歌词有两种类型: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如全部只唱“哎、哎、啊”;二是歌唱有实际意义的歌词,有歌唱关于捕鱼、狩猎生活的,如:“带着狗和雪橇去打猎,当我想到熊会出现的时候,他果真出现了,这已经是第四次了。……”时已阳春,没有一头鱼上钩。等等。
2.动物歌
在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中,与生存有直接关联的动物歌具有重要位置。具体的有模仿动物和禽鸟的鸣叫声的歌,观察动物生态的歌,和动物对话的歌等。也有把动物当作主人公的故事歌。
3.歌唱竞赛
喉鸣游戏是在加拿大西北部巴芬岛上因纽特人中流行的一种竞赛游戏。其特征是比赛声音的技巧。由许多女性互相面对着面,用咽喉发出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吐气和吸气等声音,互相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发声游戏,拿手的游戏者,可以创造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
歌唱竞赛是在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中流行的一种竞赛游戏。由许多人分成两组,面对着面地交替唱歌,如果没有歌可以继续唱就算是输了。
(二)印第安传统音乐
印第安传统音乐多采用无半音五声音阶,旋律进行中以大二度和小三度为基本音程。所用节拍包括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均分律动的歌曲或舞曲,强拍出现很有规律,节奏整齐有力,多为齐唱或一领众和,多用鼓伴奏,鼓点为一拍一击或两拍一击。非均分律动的作品大多数是独唱或对唱的民歌,旋律具有吟诵性特点,节奏不甚齐整,速度比较自由。
印第安传统音乐的旋律大致有如下三种较有特点的进行方向:第一,直线下行形式。即:全曲从高音区开始,随着旋律的展开而不断下降,当下降到最低音时,音乐也就终止。第二,右半抛物线式。即:旋律从中音区开始,很快就上升到高音区,然后逐渐往低音区进行,结束在低音区。第三,弧线下行形式。即:全曲旋律以由高音区到低音区的展开为主要趋势,但是当中又间插以由低音区往高音区进行的弧线。
参考文献:
[1]刘丽芳,王琴娜.中国世界音乐文化[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2]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宋谨.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代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