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05-30 10:48聂小保
大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聂小保

[摘 要]“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将“学案导学”和“多媒体”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导学案简化为亮标、设问和总结环节,分为“多媒体-导学案”的教师设计、学生制作和课堂应用3个实施阶段。将“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于水质工程学课堂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样教学效果得到强化,能最大限度消除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部分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有了质的改变,师生互动增多。

[关键词]学案导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学案导学 水质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22-03

一、前言

当前大学专业知识内容呈爆炸式增长,学科交叉与延伸已成趋势,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专业教学。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此转变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型教学模式需要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传统的“授受式”向引导探究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1]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具有内容多、难度大、范围广以及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等特点。[2] [3]据此,笔者者拟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案导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构建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重点在于“学案”和“导学”。其中“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依据,由师生共同完成,这也是“学案”不同于教案的最重要特征。 “导学”是指在“学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学案中包含着教师有目的的指导,指导之中也有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提前考虑。[4]由于“学案导学”模式在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和提升学习实效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大学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鲜有应用。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科技发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的有效手段。[5] [6]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以下特点:生动形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7];长期有效的保存教学素材,学生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

尽管多媒体教学具备上述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大学专业课的应用中,其主要弊端也日渐暴露: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教师的教授变成了幻灯片的翻页演示;学生从教师处拷贝课件后,课堂学习激情大幅降低,学习效果难以保障。

三、“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立及实践

(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导学案设计、制作,将多媒体导学案的应用贯穿于整个课堂导学过程,并借助信息平台在课前、课后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多次沟通交流,即构成了“多媒体-学案导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采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导学案,利用多媒体直观性、鲜活性的优势,弥补传统学案导学法在导学案制作过程中文字表述上的缺陷,弱化导学案对专业知识的分裂。其次,构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的即时传输和数据共享功能,实现导学案在网络平台的共享,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开放式交流,解决专业课知识容量大与课堂时间紧张的矛盾。同时,教师借助信息平台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最后,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于课堂上精心引导学生依照导学案展开交流讨论,并适时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释疑。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1.多媒体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应在对教学大纲、教材和参考资料认真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考虑到专业课一般在大学高年级开设,此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已有大幅提升,为此,导学案设计在环节设置上应该控支强干,高度凝练,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将大学专业课导学案设计为亮标、设问和总结3个环节。

亮标即直接给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关键,必须具体明确。学习目标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目标即可大致把握授课内容的主体框架和重点、难点。

设问是针对既定的学习目标,围绕授课内容,在授课内容知识体系的关键节点和知识点设置问题。通过关键节点设置的导入型、承接型和总结型问题,来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完成自学过程;通过关键知识点设置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总结是对教学内容的凝练和升华。总结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某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对本专业的共性认识,进而为最终建立牢固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方法论打下基础。

2.多媒体导学案分组制作。导学案应至少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分为几个小组,根据设计好的导学案要求,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共同完成本组导学案的制作。

导学案的制作分为组员分散收集信息资料和集中制作两个阶段。资料收集阶段,学生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问题,明确所要收集的信息资料及收集方法,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判断,从大量内容中筛选知识,将筛选出的知识与需要的知识相联系。集中制作阶段,由本组的全部成员集中讨论前一阶段收集的资料,通过交流讨论和修改凝练,最终形成本组的导学案,并以多媒体的形式体现。

3.多媒体导学案课前共享。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以此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各个小组在上课前两天将各自制作完成的导学案上传共享。导学案的课前共享可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各小组之间对彼此的课前准备情况、主要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所了解。这样一方面能明确即将进行的课堂讨论和争辩的方向,起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自己的准备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二是教师通过在线阅读学生上传的导学案,系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在导学案中暴露出的误区、盲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方案设计;另一方面也能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讨论焦点进行精心准备。

4.多媒体导学案课堂应用。这分为三个部分,即小组陈述、组间交流和教师总结提高。

首先是小组陈述。由各组小组长(随机提名)完成,利用多媒体,对小组完成的导学案进行精练的陈述,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的素材作为自己见解的支撑材料。

其次是组间交流。主要采用质疑的途径完成,即对其他组在导学案和陈述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和意见进行质疑,被质疑组进行答辩。由于在课前各组之间的导学案已经共享,相应的疑问早已形成,质疑环节可以做到井然有序。通过质疑答疑,基本上做到越辩越清、越辩越明,使得学生对大部分重点、难点形成正确的统一认识。

在上述两个环节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还给了学生。

最后是教师总结提高。总结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是对质疑答疑后仍然悬而未决的难点进行重点解答;二是对已经形成共识的知识点进行升华,并引导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三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探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下面以水质工程学中的平流沉淀池为例,将“学案导学”以及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程教学。

1.教师多媒体-导学案设计。根据教师对平流沉淀池的认知和理解程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既定的教学大纲,确定本次教学的学习目标为:初步掌握理论计算与实验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悬浮颗粒的沉淀过程进行分析,理解由于实际沉淀与理想沉淀的差异而引出的影响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熟悉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

针对上述学习目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非凝聚沉淀与凝聚沉淀过程的异同点;(2)理想沉淀池与实际沉淀池的异同点;(3)影响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上述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到沉淀效果的?

总结通过列举不同水质、水量条件下,沉淀池设计参数的选择方法来完成。

2.学生多媒体-导学案制作。教学对象为2011级给排水专业,大四上学期阶段,共两个行政班级58人。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A、B、C、D、E、F表示。从完成情况来看,各组制作的多媒体-导学案内容都很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flash动画的应用,形象具体的刻画出了平流沉淀池的沉淀过程,以及不同操作运行参数下的运行特点。尤其可喜的是,C组还利用了反应工程原理中的反应器短流、死水、沟流模型来解释理想沉淀与实际沉淀的差异。但上传的多媒体-导学案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没有提及由于非凝聚沉淀与凝聚沉淀过程导致各自研究方法的差异;相关因素对沉淀效果的影响作用方式阐释过于简单,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多媒体-导学案的信息量偏大,需要进一步凝练。

3.多媒体-导学案的课堂应用。在每组5分钟的小组长陈述中,大部分都能做到流利、清晰地介绍各自的主要内容,准确阐述各自的主要结论和观点,个别组主次把握稍有欠缺,在准备知识的介绍中占用时间稍长。另外C组的陈述过程中,由于观点与其他组差异较大,陈述过程被学生质疑打断,经教师引导后顺利完成。

陈述完成后,进入质疑答疑阶段。令教师颇感意外的是,质疑答疑的焦点由教师导学案中预设的几个问题,迅速转入了关于影响沉淀效果的各个因素的排序问题,这是一个绝大部分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中都未曾涉及的话题。从课前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课堂上的陈述结果来看,教师认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顺利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关于影响沉淀效果的各个因素的排序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科研思维模式。

针对质疑答疑阶段的“突发”状况,教师在总结提高阶段,将总结的内容调整为沉淀池对进水的适应性能分析,系统阐述了不同进水条件下,哪些操作运行参数将对沉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如何进行参数的调整。通过总结,既解决了学生争辩过程中的疑惑,即影响沉淀的因素排序不存在标准答案,而是与进水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新型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一年的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主动预习、提出问题、设计案例。同时,师生关系有了质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而教师则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师生之间多了交流,相互更加了解。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局限,如果教师对课堂过程引导不利,课堂很容易变成学生的辩论场所,导致课堂效率低。多媒体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课件一味追求新颖和动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片面追求多媒体形式,减少了单位时间授课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惰性较大,在小组中吃“大锅饭”,并未真正参与到多媒体-导学案的制作中来。

[ 参 考 文 献 ]

[1] 钟启泉.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冯景伟,陈慧,严燕,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10(8):97-98.

[3] 未碧贵,赵永志.水质工程学的多媒体教学研究[J].高校理论研究,2007(21):447-448.

[4] 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5] 郭启全.多媒体CAI课件创作方法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侯维如.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6):44-45.

[7] 刘凤翔.多媒体物理教学可视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1.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学案导学”之我见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