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青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中不仅要关注知识本身的传播,还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跨学科思维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拉近“两课”与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少了说教的色彩,更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高等教育 跨学科思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20-02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然而,国家的现代化依托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依托于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创新,特别是教育理念的创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播,还要关注受众即大学生的反馈,关注教学的效果。虽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大学公共必修课,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说,这一方法有了新的价值和指导意义。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跨学科思维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中的应用。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课教学的困境
自2005年起,根据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河海大学的特色教学之一就是思想政治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关注的是“一个主体,两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的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去想象,去实践。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就是通过学生申报课题项目、撰写读书报告等实践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团队精神和公共责任意识。实践教学的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就是在努力发挥实践教学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同时,设计和优化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并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群的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兴趣、不同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和发展”。[2]这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的高度评价。
自2006年以来,河海大学《纲要》这门课的实践已开展近9年了,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探索和发现。由于《纲要》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基础不一样,他们对这门课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和消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性会影响到他们对《纲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最终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寻找拉近师生距离及学科距离的方法,而跨学科思维在《纲要》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跨学科思维在《纲要》实践课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方法
跨学科思维的概念源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概念的提出和学科之间的融合及渗透相联系,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源于世界的整体性联系。法国学者博索特根据学科结合的不同形式,把跨学科的类型或途径分成三种:“一是线性跨学科,即把一门学科的原理运用到另一门学科中去;二是结构性跨学科,即在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结合中产生新的学科;三是约束性跨学科,即在一个具体目标要求的约束下,实现多学科的协调和合作。”[3]
跨学科思维在《纲要》实践课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关注其所在专业、学院、学科方面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关注其学科领域的知名人物的成长史,有助于检验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历史问题中的运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此外,跨学科思维的应用,还有助于他们感受政治、历史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感受国家命运、社会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过去几年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申请人尝试从跨学科思维的角度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在今年的《纲要》实践课教学中,申请人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历史背景结合起来研究,如水文学院的学生研究“严凯的治水思想”、“中国现当代史视野中的徐芝纶”、“河海大学水文专业发展史”;环境专业的学生研究“历次中山陵维护的背景”;经济专业的学生研究“孙中山与毛泽东的筹资思想比较”、“民国时期的福利制度研究”;海洋专业的学生研究“我国海洋院校的起源”、“我国高校海洋专业课程设置变迁的历史背景”、“我国海防建设史(1895-1949)”、“新中国海防建设对两岸统一的意义”、“河海大学海洋学院筹建的历史政治背景”;新闻传播专业研究“近现代报刊史”。他们可以进行实地调研,也可以借助于采访相关院系的领导、老教师或者校友、同行,了解相关的信息;或者借助于院系资料、学校图书馆及网上资料完成上述调研。
其中有些课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学生望而却步,有的学生却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其实践课的课题,从而获得较大的收获。比如,从事“孙中山和毛泽东筹资思想比较”研究的学生来自于商学院,这个选题和他们的专业结合得比较紧密。做课题的学生不仅要了解孙中山的筹款思想,也要了解毛泽东的筹款思想。最后再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比较什么,则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归纳,比较其时代背景的差异、个人能力的差异、是否有外援、外援对政治有何影响,等等。在汇报实践课题的环节,全班同学都非常仔细聆听这个课题,这说明这个课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在汇报完毕之后,学生们又针对课题提出了一些问题,使实践课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许,随着这些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习的深入,他们或许还会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课题,或许会对课题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再如,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我国的海上力量为什么薄弱,海洋学院的学生会更愿意从事和海洋相关的课题研究。而海洋专业的学生研究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变迁,不仅能够发挥海洋专业学生的优势,还能够提醒他们既要关注海洋的科技层面,也要关注海洋的人文层面。海洋战略、海洋决策、海洋教育对海防建设的作用也应该受到重视,这对于当前的海防建设、海洋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环境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生研究“历次中山陵维护的政治背景”,同样不仅需要关注环境技术,还要关注政治变迁及这种变化对环境维护乃至环境治理的影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教育了学生,即政治关系到国家命运,国家命运影响到个人命运,影响到科技及社会的进步。
的确,这些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但是,让他们保持对历史、对其所学专业的兴趣,以及对学科交叉所产生的新知识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某些选题,如果本届学生完成得还不够理想,可以在今后入学的本科生中继续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研究成果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的主动性有关,学生越虚心好学,问题越能得到深入的研究,学生收获也越大。
三、跨学科思想在《纲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推广的价值
跨学科思维可以推广到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因为知识本质上都是相互联系的。加之,思政课程组的其他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有能力尝试这种新方法。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对人的教育,所以,无论受众是来自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学科,最后都要归结为对人的教育。因此,在发展大学科的背景下,跨学科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其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可以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一切学科都有学科史,因此将学科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结合,是行得通的;而一切学科也离不开其发生、发展的政治土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也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跨学科思维可以应用于其他两课教学,但是也给两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跨学科思维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要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背景。而教师本身的专业背景有可能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隔较远,这就需要教师从人文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政治的角度多关注自然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对于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意味着将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且要有更加敏锐的学术眼光。在高校“做科研”胜过“搞教学”的风气下,这样大的投入是否值得,可能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由于教学相长,在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两课任课教师也能得到提升,任课教师也可以从中找到学术的增长点。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 / GB / 12292
524.html.2010-07-29.
[2] 河海大学新闻网.《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工作[EB/OL].http://www.hhu.edu.cn / s / 1 / t / 7 / 02 / 4c / info588.htm.
[3] 陈燮君.当代新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跨学科思考.[EB/OL].http://pinglun.eastday.com / p / 20070420 / u1a2780
947.html.2007-4-2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