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伊
观察法是观察幼儿行为和教师决策的依据,掌握几种行为观察的方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工作。因此对教师而言,适宜的行为观察方法应该是科学、有效、易操作的。
本文从操作层面出发,列举了几种适宜幼儿教师使用的观察法。
一、日记描述法
日记描述法,是以日记的形式对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进行描述,进而获得行为资料的一种方法。
(一)主题式日记描述法
主题式日记描述法是指幼儿动作发展的部分领域进行记录,不受其他领域行为的影响的日记描述法,只是对某个领域中出现的新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案例
观察方法:主题式日记描述法
背景:小敏是我们班新转来的女孩子,妈妈说小敏特别的内向,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玩,不爱说话。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小敏转来的第一天,妈妈送她到教室,妈妈说:“小敏和老师问好。”小敏低下头不说话。进门后,妈妈说:“小敏和妈妈说再见。”小敏摆了摆手没说话然后又低下头,妈妈离开后小敏没有哭,只是低头不说话。老师带小敏来到教室对其他小朋友们说:“这是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小敏,小敏和小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小敏还是低头不说话。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区角活动时间,老师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活动区。小敏走到图书区后选了一本书认真地看了起来,活动结束后,老师请小朋友们相互间交流,小敏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低下头,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
(二)综合式日记描述法
综合式日记描述法是指对不同领域出现的新行为进行的记录。这种只要有新行为出现就进行记录的方法。
案例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婷婷手里的苹果吃完了,张开两只小手作拍手状,妈妈发现了,拿了一张面巾纸给她擦,她自己擦擦嘴巴,然后把纸巾给妈妈,妈妈说:“请把它丢到垃圾筒里!”于是,她拿着纸巾很愉快地走向垃圾桶
行为表现:能够自己擦嘴,并能在指导下扔垃圾。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婷婷双手去拿起小皮球抱在怀里,坐在妈妈身边。就在她聚精会神看电视的时候,哥哥把球抢走了,她急得又叫又喊。等妈妈把球拿给她时,她停止了哭声,抱着球又坐回妈妈的身边。
行为表现:婷婷有困难会向妈妈投诉,寻求帮助。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日记法可以全面的描述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过程、发展顺序等等,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日记描述法记录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不是虚拟或幻想出来的,因此,日记描述法还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二、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对感兴趣或有价值的行为事件进行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资料或信息。这种方法是各种观察法中,最容易、最简便的一种,可以随时进行。
案例
观察对象:禾禾
年龄:3岁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攻击行为的表现
观察方法:主题式轶事记录。
案例陈述:
区角活动中,小朋友们在美工区认真地画画,禾禾画了许多的漂亮的花朵,这时,她看到静静手中黄色的画笔,就向静静要,静静没有给她,她伸手就去抢,静静不给,她伸手就打了静静的头。
轶事记录法在使用时简单、方便,无需制定观察记录表格,不需要事先安排特定的环境,观察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记录。
三、连续记录法
连续记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半小时、一小时、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做持续不断的观察记录。尽可能地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然后进行分析的方法。
案例一
观察对象:鹏鹏
年龄:4岁
观察时间:早上8:10-8:25
观察地点:中四班
观察方法:连续记录法
案例陈述:
8:10-8:15 入园时,鹏鹏没有理会我的问好,直接跑到玩具区拿了一个小汽车玩了起来。
8:17-8:20 鹏鹏嘴里发出“嘀嘀”的声音,拿着小汽车来回摆动。
8:20-8:22 硕硕在鹏鹏对面坐下,要求玩鹏鹏手里的小汽车,鹏鹏说:“不给,我先拿到的。”
8:22-8:24 硕硕自己拿了一个小火车,玩了起来。
8:24-8:25 晨间活动结束,鹏鹏和硕硕把各自的小汽车丢在幼儿园装玩具的篮子里,去排队盥洗了。
案例二
观察对象:天天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十分钟
观察地点:寝室
观察方法:连续记录法
案例陈述:
午睡时间,天天不停地翻滚着,伸出一只手去碰碰旁边的亮亮,两个人都笑了笑。她把脱下来的衣服抱在自己的怀里,又送到脚底下。用被蒙住自己的头,发出很低的声音,又把头抬起来,看看其他床上的小朋友。又躺到枕头上,把大拇指含在自己的嘴巴里。老师走到了天天身边,拿出含在嘴巴里的手,告诉她现在是睡觉时间。她看了看老师,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就睡着了。
连续记录法的优点在于:在使用时,不需要事先制作表格或准备其他工具,也不需要任何特殊专门的术语,只要情境适合,就可以随时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