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专业人士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忽略大众对城市和农村的审美想象。本文认为应该认真对待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审美想象,因为城市和农村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情感和审美问题。
关健词:城市 乡村 审美 情感
一.城市化问题中的审美想象
城市化进程在当代中国已经势不可挡,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裹挟其中。对中国人来说,欧美高楼大厦的城市化图景一直被看成是现代化的标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城市化还具有十分强大的内在逻辑支撑:即落后就要挨打,进步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城市化。然而中国城市化进程到了今日,也同西方各国一样出现了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有征地拆迁、“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水土污染等问题;城市有交通、房价、教育和物价等问题。从表面看,这些问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环境学乃至土木工程、交通物流等专业知识,好像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和解决。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公共话题。从研究所的研究员,到出租车司机;从政府官员到一般老百姓,人人都对环境、房价、物价、交通、拆迁有自己的看法。这一事实首先基于今日传媒的发达,更多的人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大众对自己的生存境况愈加关注。这种关注的展开就是对国内众多城市连续雾霾,城市房价、物价高企等问题的议论。当然,大众议论当然不会那么专业,所以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专业的事要专业人士要做决策。听起来好像有道理。然而,大众对这些问题关注的价值正在于其基于非知识的情感角度。大众审美想象的价值也在于其表达的是非知识的大众情感。它不涉及对错,而是一种情感认同。
二.大众审美想象的价值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们来自乡村,也希望城市更美好。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发现,大众对农村和城市问题的情感往往基于乡村与城市的比较,这种比较绝对不是科学的、严格的数据比较,而是非常明显的审美想象活动。比如谈到大城市的雾霾问题,大众不会从地形、气流、气候变化等角度来分析,而是十分自然地从自身的乡村经验入手,将空气清新的乡村与雾霾的城市进行比较。即便乡村的空气未必总是好于城市。再比如城市的高物价问题,大众不会从进出口形势、能源危机、人民币汇率等角度分析,而是会缅怀或羡慕农村土地物产丰饶,生活成本低。他们忽视了大量的商品在城市生产,城市价格要远低于乡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大众的这些看法称之为“审美想象”,因为它是一种主观的加工,是对农村生活的片段进行的审美抽象。而农村总是美好,城市是丑恶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源远流长的。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威廉斯就专门对此进行过批评。然而,虽然大众仅仅通过想象来对城市和乡村进行比较,虽然从科学角度看“不正确”,但它确实存在,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乡村与城市问题的理解。这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城市和乡村设计的时候注意的。
遗憾的是,专业人士对问题进行专业处理时,大众的审美想象往往被忽略,它们都被认为是“不切实际”和“空想”的。因为我们往往被技术性的、个别的问题所缠绕,却忘了从根本上来讲,城市和乡村问题对大众的感受性正是基于大众的审美想象。或者可以这样说,在解决城市与乡村的各种问题之前,我们应该讨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大众是如何对城市和乡村进行想象?其内容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如果搞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城市和农村建设将更符合大众的需要。举个例子,最近十年,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大跃进式地建设“美丽乡村”和“魅力城市”。如果不搞清楚大众如何想象城市和乡村,那么如何吸引大众旅游?恐怕所谓的“美丽”和“魅力”也只是少数人眼中的“美丽”和“魅力”。同样,大家都认为创意不足是当前文化产业的致命问题,其实文化创意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对大众的审美想象进行契合的过程。因为创意的产品最后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想象。如果不契合大众的审美想象,那么所谓的创意只能是屠龙之技。
总之,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专业领域的解决,更需要关注大众有关城市与乡村的审美想象。因为城市化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情感和审美问题。我们需要正视城市化过程中大众的审美想象活动,为当代城市化建设增加情感和审美趣味。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网络文学产业的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Z112)、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研究—文学与传播学的视域融合”(项目编号:14JK2123)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