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娜
摘 要: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已成为了广受瞩目的商业形式,传统行业也正在逐渐向电子商务转型,希望能够在网络基础的销售形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随着电子商务在商界的火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首要的便是人才基础的薄弱。众所周知,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领域缺乏足够人才的情况下,所出现的发展更多是“泡沫”,这也威胁着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文章对高校与相关协会的合作进行研究,寻求二者建立平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合作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2-0147-02
近年来,我国高校因市场变化而进行教育上的战略转型,促使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但是由于院校对市场缺乏深入的认知,并没有针对性的配合网络为基础的商务形式发展,导致人才与社会岗位的匹配性普遍不高,这也造成企业必须支付高额的成本进行人才重新塑造。对此问题,一些高校开始寻求合作的方式,其中最为高效的便是邀请电子商务协会的加入,由专业协会作为教育的指导,为院校提供充足的市场和发展信息,以提升专业人才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契合程度。随着合作程度加深,一些合作者也采取了建立合作基地的措施,即集中优势的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使各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1 合作基地实现的可行性
在建设合作基地的初期,一些学者采取了坚决发对的态度,认为商业与教育的结合,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可能会影响教育的基础性,也就是对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格建立的阻碍。而学者的怀疑也不无道理,学界的看法在于商业过度干涉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而逐利性和“金本位”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确实存在着冲击。但是反观教育现状,如不及时的提升高校教育水准,帮助学生的真正的具备岗位技能,将影响到是行业无法发展,而且这一状况也将对社会就业有所冲击。
对此,教育者与社会经验的提供者之间必须寻求平衡双方优势的桥梁,使教育不会因商业组织的接入而“变味”。对此问题,当前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将院校作为基地,仍旧是以课本教育为基础,但是要缩减已经“过时”的知识,在节约的空间引入电子商务的商业意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高等院校的教学主要依托的知识和教师,但是单以这些资源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具备岗位技能,而在电子商务协会的帮助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开发出模拟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软件,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直观的进行操作,例如模拟京东的物流管理系统。
另外,协会的存在并不仅是提供信息,其同样可以将适合的学生介绍到企业中,例如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学习完成后,便可以由协会介绍到京东进行实习,再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岗位。由于电子商务协会是覆盖全国范围,且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京东、苏宁、唯品会、聚美优品等上市公司都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并愿意为社会提供实习生的岗位,但是,以往这些企业的招聘原则都是择优入取,这也让很多专业对口的学生得不到机会,而由合作基地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拥有与企业最大的契合性,还能够在协会的帮助下直接进入到企业。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双赢的结果,学校真正的帮助学生拥有的岗位技能,而企业也不必花费成本不断的筛选员工。
事实上,双方建立合作基地的优势不仅如此,高校毕竟仅是基础教育,特别是本科生阶段,技能上的培养也多是基础,所以,很多企业宁可花费更高的成本聘请具有经验的员工,也不愿意用低薪酬支出去不断的培养应届生。但是,一旦协会和院校进行合作,相当于在企业和学校间建起了桥梁,院校拥有丰富的生源,甚至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定向人才培养,这是高校无论采取怎样的变革形式,都无法达成的成果。
2 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
2.1 建设思路
笔者认为,进行合作基地的建设,不能够让商业组织喧宾夺主,也就是在人才的培养上,虽然应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核心,但是,仍旧要以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整体思路在于:要以人才素质为基础培养专业技术,强化师资建设,完善就业机制,真正实现高水准的人才培养,同时合作基地的培养应当赋予学生定向培养成果,也就是授予行业内认可的技能证书,最终完成“能力+认证”的教育结果。
2.2 建设内容
2.2.1 组织管理体系
为了避免合作基地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上述内容中的偏差,其主要责任单位应该是教育部门,而鉴于电子商务协会的实力雄厚,应当由教育部直属最为恰当。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协会与高校各司其局,在自身权限之内的工作互不干涉,而在协作过程中,应以坚持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即仍旧要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过度重视技能教育。
2.2.2 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认证”
学生的就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其本身,更多是经由招聘企业的选择。虽然合作基地的培养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其进入到企业后就能够真正得到职位。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下,应该更加有效的参考企业需求,通过其需求帮助学生拥有这一基本素质,使学生就业更加便利。而现代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直接,除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和道德素质外,并不过多的奢求其他能力,因此,合作基地应该将其作为思考的方向,道德素质是无法通过考试和认证实现的,其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即使高等教育也无法真正以成绩的形式向企业提供。故此,合作基地应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入手点。
在培训过程中,要有效的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电子商务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将此类企业的岗位特性向高校提供,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岗位模拟的方式,在基地中设置于其他相同的办公环境。虽然合作基地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模拟的,与学生在未来的真实工作有所差异,但是,能够通过模拟培训的学生,在岗位竞争上与一般的社会应聘者相比,已经具备了更多的优势,其能够用较短的时间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在逐利性和成本控制的思维下,选择经过定向培养学生的可能性更大。而模拟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除了能力外,职业资格的认证也是学生求职的“法宝”。本文提出的“能力+认证”就是由协会通过考试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的认证服务,在学生拥有电子商务的资格证书后,即使无法进入到上市企业之中,也能够由其进入高速发展中的潜力企业。
2.2.3 建设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是优化院校师资队伍,必须保证基地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且副教授职称及以上的教师不能低于40%,剩余职位应由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如此既能够保证师资力量,也能够由合作基地推动电子商务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采取兼职教师聘用的方式,邀请各知名企业高管开展定期讲座,或由协会指派兼职教师长期入住基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另外,基于合作项目是以定向培养为核心,需要设置常住教师咨询单位,学生可通过办公室寻访或网络咨询的方式,向教学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提升基地的培养效率。
2.2.4 实行“培养+输出”的开放共享机制
所谓的“培养”是指针对全国高校采取开放的方式,除了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考核和限制外,对任何高校的电子商务学生都采取接纳的方式,以全方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输出是指合作基地的教育体制和资格认证的输出,培训基地无疑是打开了电子商务教育的先河,其教育经验对于任何高校都是宝贵的资源,而资格认证体系可以让学生获得对口就业的机会,使其减少进入到电子商务企业的阻碍。
2.2.5 加强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主要是指出专业技术外的素质,包括道德水平、职业操守、诚信意识、礼仪、法律认知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都将大有益处。另外,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心里指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3 结 语
综上所述,采取合作基地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无疑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本文对这一合作模式进行研究,主旨是寻求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渠道,也为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慧.“顶岗实习”为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高职电子商 务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2] 钱莎莎.交叉学科视野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福 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4,(8).
[3] 陈晓雯.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5).
[4] 陈柏良,何巧利,郑艳芳.构建“校企合一”、“工学双全”的职场化教育 新模式——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