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一 王猛 赵子程
摘 要:气候变化是不可控因素,其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是利弊共存的,如何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需要对这些影响有深刻的认识。文章就天气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对病虫害的影响所详细描述。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S166,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2-0063-02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千差万别,虽有小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而使得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这毕竟只是小部分,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天气变化而造成粮食减产,气象灾害频发,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所以,针对天气变化所带来的定向影响的研究是具有现实价值的。
1 农业气象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1.1 干旱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下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干旱灾害也渐趋频繁,在本身水分就不充足的地区,由于气温的升高,土壤中水分加剧流失,使得干旱的次数越来越多,且每次干旱所维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960km2的土地上,年均已超过2 000万 hm2受到干旱的影响,而已有接近一半的受旱地区已经成灾[1]。这对我国粮食产量造成空前的冲击,加上降水南多北少的定理,使得北方干旱的情况要远远超过南方。
1.2 涝渍灾害
涝渍灾害指的是由于地表长期滞水,而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最终影响粮食作物的存活率的一种灾害。具体而言,涝渍灾害又可以分为洪水、涝灾和渍灾。其中,洪水就是我们常说的洪涝灾害,就是在遭受到强降雨,山洪爆发或是河水泛滥,所造成的农业设备的损坏以及农作物的减产;而洪灾则是指短时间的大雨,会造成农田内的小面积积水,这对于水田作物而言,基本上是没有影响的,而对于旱田作物而言,则可能是毁灭性的的;最后是渍灾,是指连绵的阴雨天气,缺少阳光,排水遇到障碍,所造成的农作物根部缺氧现象,就是通俗所讲的烂根。
天气变化对涝渍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域的扩大和灾情的严重性上。随着全球变暖及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台风对我国境内东南部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强大的破坏力使得农作物大面积倒塌减产。根据气象局有关数据可知,几年来对我国境内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数量不断增加,分级屡创新高,因此而对我国福建浙江等地的农作物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等重点河流屡屡发生洪灾,沿江地区受灾严重。
1.3 风雹灾害
风雹是继干旱和涝渍灾害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业气象灾害,该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且十分分散。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风雹灾害的年发生次数以超过1 000次,虽然冰雹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干旱和洪渍严重,但由于其居高不下的发生频次也使得其成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所造成的累计农作物损失不可估计。
风雹为何为造成如此巨大的农作物损失,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大风挂倒农作物,倒伏状态的农作物减产的可能性很大,甚至会出现农作物死亡,导致颗粒无收;第二,冰雹砸坏或是直接砸死农作物,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关键时期,冰雹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第三,暴雨,这就与涝渍灾害类似,土壤中养分的流失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使其果实偏小甚至是发育不良。
1.4 热害
热害简言之就是高温、伏旱。就目前而言,热害对我国亚热带农作物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的高温环境严重抑制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高温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温度过高而迫使农作物呼吸加快,长期的蒸腾作用加上缺乏高效的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入不敷出”,最终衰竭。夏季热害持续上升的时间可以从21世纪初开始,气候的变化促使局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的现象,最高温度高于39 °C的天数逐渐增加。
1.5 冷 害
与热害相对应的自然灾害就是冷害,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冷害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的东北地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大范围的长期低温天气,致使许多无法适应,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害,且低温天气不易于种子生根发芽,播种时间也因此有所推移。
1.6 其他灾害
1.6.1 寒 害
寒害与冷害不同,寒害主要是指气温的骤变给农作物造成的短暂性的致命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气候变暖并不只是说天气逐渐变暖,温度越来越高,还指极端性天气发生的频率加大,夏季越来越热,冬季越来越冷,春秋两季界限不明显,夏季直转冬季等。
1.6.2 多种灾害协同作用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很有可能会同时发生在一个地区,这是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的根本元凶,一项灾害已然使得农作物遭受摧残,多项灾害同时发生,农作物还能存活的概率又下降了很多。
2 农业病虫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农业气象灾害造成影响,也会对与农作物相伴而生的生物有所影响,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病虫害了。据不完全统计,在气候变暖的推动下,病虫害呈现不断加重的现状。年增幅以超过10%【2】,由此而造成的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2.1 分区域变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多个气候带,各地区气候差异明显。由于我国病虫害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本次研究病虫害的变化将分区域进行。
经过多项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呈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是极大的促进了病虫害的发展,也就是气候的变化使得该地区现有气候状况更加适合病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病虫的数量不断增加,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另一个是病虫害得以缓解,气候变化的方向与病虫所需生存环境背道而驰,使得病虫逐渐难以生存,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是在该地段灭绝。而在气候变化影响病虫害的具体环节上,还是以气温和降水为主。
2.1.1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温度上升,降水增加,呈现出的是暖湿化的状态。而对于病虫害而言,温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的两大重要因素,较高的降水量及较暖化的温度非常适合该地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同时,这一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铃虫的成长,有好有坏。
2.1.2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水稻种植最离不开的就是水,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的温度不断上升,降水量也呈下降趋势,这使得水稻产量有所减少,加上暖干的环境为病虫幼虫提供了安全过冬的环境,使得长江流域病虫害渐趋严重。
2.1.3 华北地区
作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华北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而该地区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与降雨量呈反比,与温度成正比,两大影响因素对比都可以看出气候变化给病虫害提供了优越的繁殖空间。
2.1.4 东北地区
同样的,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冬季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这一环境虽然有利于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却也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在这一环境下,不仅造成了病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原本无法在该地区存活的新病虫,对农作物做成多次伤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2.2 暖冬的危害
病虫是以农作物为寄主生存的,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农作物冬季种植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也为病虫提供了跟多的寄主,有利于病虫过冬繁殖。在过去,虫卵在冬季会由于温度过低而冻死,来年的病虫危害并不会教今年有太大的变化,但在暖冬的环境下,虫卵可以安全过冬,在来年可以孵化成型,这不仅仅是病虫现有数量的增加,更是在基数增加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繁殖,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病虫害。以20世纪末所发生的灾难性病虫害为例,小麦红蜘蛛事件【3】,那一年的红蜘蛛不仅仅是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增长,其发生时期更是教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这让国家相关病虫害预防人员措手不及,也是这次病虫害会大面积爆发的主要原因。
暖冬的危害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病虫害发生期提前。病虫害发生在往常都会有特定的时间的,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病虫的快速繁殖时间由于环境的提前满足而有所提前,这也使得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提前了,而提前的时间难以把控,如若提前时间较长,则很有可能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次数;第二,病虫害危害期延长。温度的提高,降水量的减少,使得一年之内适合病虫生存的时间增多,也因此使得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有所延长;第三,危害范围大。气候变暖使得我国南北两级的局部环境也开始能够为病虫生存提供可能了,病虫害不在只是局限于现有地区,其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是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
2.3 病虫害繁殖代数增加
气候变暖不仅增加了病虫害繁殖的数量,更是提高了病虫害繁殖的速度。温暖舒适的环境缩短了病虫冬眠的时间,使其有跟多的时间进行繁殖,也因此使得病虫繁殖的代数逐渐增加,对农作物造成更多次数的伤害。
2.4 迁飞性害虫的影响
有些病虫害并不是一直处在一定地区的,迁飞性害虫就是很好的例子。期初,该种害虫会在一定的时期飞到适合生长的环境进行繁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地区害虫的数量。但随着气候变暖的逐渐加剧,该种害虫的迁飞期提前,甚至是停止迁飞,直接在当地进行繁殖,这都会造成当地病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
2.5 病虫害的发生北移
我国处于北半球,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整体气候温度都有所提高,这使得病虫的生存环境向北扩展,也就是说,一种害虫本就生存在25 °C左右的环境下,而现在其所生存的环境温度上升到了28 °C,那么其为了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就会北上,寻找现在25 °C的地区进行繁殖。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多类病虫都呈现出北移的趋势。
2.6 人为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对病虫害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为了使用这一变化,对农作物的耕种方式、耕种时间作出了调整,同时对于防治病虫害的药剂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于不确定药剂的效果以及缺乏对病虫现行生存繁殖周期的了解,这些变化都极有可能会促进病虫害的发生。
3 结 论
经过多类数据的统计结果及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暖造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发生的强度也不断增大,因此对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对于病虫害而言,虽然有利有弊,但就总体情况而言,还是弊大于利的。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艰巨的任务时,首先要对这些影响及产生的原因有系统准确的理解,其次则需要根据现状,制定出有长远发展意义的防治计划和方案,真正做到有效防范,而不是停留于治理层面。
参考文献:
[1] 张立友. 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民 营科技,2014,(7).
[2] 张耀宗,张勃,刘艳艳,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外交[J].中国 软科学,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