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杰
“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掌握好这一单元的知识,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在比较中学习,如逛超市、做实验等,从而丰富原有的经验,储备更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分以下几步进行。
一、课前布置,比较中储备经验
课前布置寻找标有“500毫升”的瓶子,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通过寻找,自己去了解升和毫升。有人说寻找标有“500毫升”的瓶子,不是很简单吗?那矿泉水瓶,身边不多的是吗?其实市面上卖的矿泉水一般都是550毫升的,正好是标有“500毫升”的瓶子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的,还真的需到超市里去比一比、找一找。学生走进超市寻找标有“500毫升”的瓶子,得一个个去看标签,一个个去比较。学生在看标签的过程中,就会接触到许多不同容量的瓶子,感受到不同容量的大小,储备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喝饮料也许从不关注标签上的容量,通过这一寻找,这一观察,这一比较,学生就接触到平时忽略的数学知识,以后去超市买饮料,就会特别关注容量的大小。这找一找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储备“升和毫升”这一生活经验。
目的二是通过每天手的触摸,眼睛的观察,强化500毫升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内容的几天里,把这500毫升的瓶子,每天带在身边,每天用它装着饮用水,每天拿着500毫升的瓶子喝水。通过这一强化过程,学生储备的500毫升经验就非常深刻了。另外,这单元有一个动手操作,制作一个1升的容器,需要倒入1升的水,这1升水哪儿来呢?大多数学生没有量杯量筒这些工具,现在有了这个“500毫升”的瓶子,就好办了,只需倒入两个满瓶就可以了。
二、动手操作,比较中丰富经验
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数学教师得扮演科学教师的身份,不断地带着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比较,才能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获得数学经验。如,比较容量大小的实验,A壶装满水倒入B壶,B壶装满水倒入A壶;1升是多少的实验,把量杯中1升的水慢慢地倒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1毫升是多少滴的实验,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轻轻地一滴一滴地滴入掌心,观察有几滴;1升=1000毫升的实验,在500毫升的量杯中盛500毫升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让学生观察还需几个500毫升才是1升。学生跟着教师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又动脑,调动了各种感官,在比较中丰富了升和毫升的经验。
除了课堂实验,还有一些需学生回家实验。有一些题目,由于材料等原因,需要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实验,第二天在课堂中交流,如果失败了就交流失败的教训,如果成功了就交流成功的经验,因为动手操作后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如,教材第4页第2题:“把50毫升水倒入碗、杯子、盆中,看看水面大约在什么位置?”通过操作比较,学生会体会到容器越大,水面位置越低。再如,教材第6页第5题:“倒出100毫升饮料,数数多少口能喝完,分3种情况,第一大口喝,第二小口喝,第三不大不小口喝,通过比较得出经验。”还有教材第7页的动手做:“做一个1升水的容器,装入1升水,倒入其他容器中,看看水面各在哪里。”这些比较性的操作实验,可以进一步丰富升和毫升的经验。
三、课堂练习,比较中提取经验
这一单元的练习,都必须有丰富的储备经验做支撑,如以上提到的生活经验、实验经验等。有了这些经验,还需学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提取,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第1小题高压锅:1升/6升/60升,第1个答案寻找课堂实验中1升的量杯作比较,发现太少了,第3个答案寻找生活中纯净水19升,60升太多了,所以第2个答案比较合适。第2小题塑料盆:1升/10升/100升,这小题寻找的比较物可以跟第1小题相同。第3小题水槽:5升/10升/30升,可以利用第1小题的高压锅6升作比较,5升、10升都少了。第4小题浴缸:4升/40升/400升,可以寻找生活中冰箱的容量200升作比较,得出结论400升比较合适。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下面的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第1小题眼药水:1毫升/10毫升/100毫升,寻找课堂实验1毫升滴管的水和生活中100毫升“味动力”饮料,得出10毫升比较合适。第2小题一盒牛奶:2.5毫升/25毫升/250毫升,寻找100毫升“味动力”饮料,得出250毫升比较合适。第4小题:5毫升/25毫升/250毫升,寻找500毫升的饮料,可得出250毫升比较合适。
诸如此类的题目很多,学生需要到自己的经验库里提取相对应的经验储备,通过比较,在比较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升和毫升的经验储备是必需的,活动中的比较也是必需的,储备中的比较,比较中的储备,相得益彰。
编辑 韩 晓